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政法文化>>正文内容

张红霞:红霞洒满社区

“我在,安全就在”“人民警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警察”,这是誓言,更是一位社区民警朴素的责任和担当。

张红霞,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毓龙派出所洋西社区的一位民警,从警28年,她一直坚守着、爱惜着、享受着社区民警的身份。

她的世界很小,小到只在城市基层治理最小的单元里穿梭忙碌;

她的世界又很大,大到肩负上万群众的安居乐业。

她守护着小小社区,心里却装着沉甸甸的“人民”两个大字。她是来自群众的一抹警中红霞,霞光照耀着群众、温暖着群众、引导着群众……

2月3日,张红霞当选第八届“江苏最美警察”,并被省公安厅荣记一等功一次。

 

 

警务惠民 让群众不出社区解决问题

 

2020年的一个冬日,晚上七点多,市区人民北路上的红霞警务室里灯光通明,显得格外亮眼,透着几许安心与温暖。张红霞在桌前整理白天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这时手机传来信息提示声,是社区群里一位居民反映:每到这时候楼上都会有噪声,不知道什么原因。

看到信息的张红霞,立即穿上外套出门前往信息中反映的小区,留下桌上粉紫色的保温杯冒着热气。原来是楼上人家将房屋作为棋牌室租给别人在此“小来来”。该地段处于老城区,人来人往比较杂。张红霞将打牌人员教育了一番,并要求他们离开。

然而,一次劝诫并没有起到效果。每天晚上,张红霞在小区门口等,看看哪些人进小区,以硬蹲、硬堵的“硬扳功”方式发现可疑人员进行劝止。久而久之,后来不用张红霞在那儿,小区居民看到这些人,就会主动给她发信息举报,最终这个棋牌室在张红霞的一股“盯劲”之下消失了。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每天都会发生,特别是在张红霞通过网络建立“云社区”之后,20多个微信群无时无刻不在跳动社区各户人家的“鸡毛蒜皮”。

“社区民警只要想做事,事情是做不完的。”张红霞颇有感触,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对于一户家庭、一位居民却是当时无法解决的难事,要一件一件做实做好不容易。

2016年底,张红霞刚转到毓龙派出所不久,一天,面孔较为陌生的一家人到所里想为19岁的女儿上户口。19年没上户口,所为何因?“这孩子是我们捡来的弃婴。”母亲杨云回忆道。19年前,她和丈夫住在市区省淮大院小区,“可能是有人知道我们没有孩子,将婴儿放在我家门口。不久后我们举家到北京生活,很少回盐城,但孩子的户口一直是个心病,现在女儿成年了,没有户口,安家立业受到限制。”

没有血缘关系,没有领养手续,意味着没有任何证明材料。杨云一家心里一直犯难,这个户口肯定很难办,这也是他们一直没有尝试办理的原因,可女儿已长大,不能再拖了。凭借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张红霞让杨云回想一些当年住在院子里的邻居。拿到人员信息之后,张红霞天天往省淮大院跑,有的老住户已搬迁,她四处寻找走访群众、寻找证明,最后找到5个知情人,召开座谈会,形成调查材料。之后,她又指导杨云完善了领养、公证手续,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特事特办,不到一周,户口本办下来了。“本来以为没有任何材料,办这事肯定不顺利,好在遇到了张红霞这样的社区民警,19年,丫头终于上了户口。”杨云喜极而泣。

张红霞说:“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十有八九就能做好。”“一直以来,张红霞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标准扎根社区,让群众不出社区解决问题。”毓龙派出所教导员刘谷说。张红霞28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用功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大事小情,打通了社区民警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去年9月,新的红霞警务室建成运行,成为我市公安系统建设“智慧平安网格”的先行试点,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打造智慧平安小区、智慧平安商业圈,推动小区微单元监控全部上图。网格员和警辅人员每周碰面,将新增的网格数据第一时间输入到社区警务平台,做到一图展示、一图查阅、一图调度。

红霞警务室实行24小时不打烊的勤务值守,第一时间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成了老百姓永驻心中的警务室。警务室里的“知心大姑”服务团队为受家暴女性维护权益、平安志愿者队伍整合辖区资源助力社区平安工作、“邻里帮帮团”邀请律师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解答居民各类疑问,这一系列创新做法构建了群防群治、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互为依托的平台。

 

 

民心如秤 就这样被群众感动着

 

2019年5月,张红霞排查沿街门市安全隐患时发现,辖区内后关路上7家餐饮场所全部使用液化气钢瓶,楼上则是老年大学、公证处等10多个单位办公区域。赫然在目的30个100公斤重的大钢瓶让张红霞心头一揪:“太危险了,这样的安全隐患不可不除。”

开罚单,要求整改。可罚单开了两次之后,现状并没有改变。张红霞通过走访调研,听取商户心声之后,才了解到不是这些商户不想安装天然气,而是难度太大,想装没办法装。

“附近没有气源,施工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我曾去燃气公司跑了两趟,愿出20万元,但因为气源协调难度大,没人肯牵头办。”路口火锅店老板朱德元焦急又无奈,“张警官罚我,我认,确实安全隐患大。”

火锅店一旁的拉面馆同样渴望接上天然气,经营者冯永龙是位30来岁的青年,从甘肃拖家带口在此开店谋生。“面馆楼下做生意,隔板楼上住着一家四口,小本经营没钱另外租房。”冯永龙告诉记者,“有一年,厨房锅台上的油被引燃,险些酿成火灾,想想十分后怕。如果用天然气,即便出现险情,也会自动报警切断气源。”

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像一根刺刺在张红霞的心头。“社区民警有职责为群众排除安全隐患。”那几日,张红霞的心总是悬着,反复失眠,隐患一日不除,精神一天不能放松。

张红霞上门先找到紧邻后关路的一家小区物业,向物业公司说明沿街商铺液化气钢瓶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想从该小区引出管道接气源。物业公司爽快地表示愿意配合。

“张警官这个人很靠谱,之前我们小区申请安装监控资金存在难度,也是她帮我们协调解决的,前前后后跑了很多单位,尽心尽力为我们争取,后来成功安装了247个探头,保障了小区居民的安全。”物业经理如是说,“隔壁老小区是曾经的政府家属区,一直没有物管,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是张警官向亭湖区政府引荐我们代管,仅一墙之隔,我们代管安保,还提高了收益。她处处为老百姓考虑,所以我们愿意配合。”

最大的问题气源解决了,张红霞又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燃气公司,与他们沟通研究管道线路的设计方案。可就在施工队准备破路安装时,部分小区业主站出来反对,他们不理解商铺安装天然气为何要从小区接气源,说影响他们出行,管道走地下会留下隐患,施工干干停停,短短50米左右的管线,停工了五六次。

期间,施工队队长觉得做不下去了,施工无法进行,停工还要给工人开工资,想要离开。“坚决不能走,好不容易把事情推进到这步了。”张红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厌其烦地和小区居民解释。此时,有人开始议论:“她张红霞是不是收人好处了?商铺安装天然气关她民警什么事?”听到这样的声音,张红霞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黯淡了,她一时语塞。

“你们说话要讲证据啊,张警官不是第一次办好事了,我们很多人受过她的帮助,不能这样说她。”一开始也不理解的小区居民孙友生第一个站出来呵斥这种议论,随即越来越多的群众站出来证明:“张警官平时待人热情,一直为民所想,真正在为民办实事。”站在一旁的张红霞,只觉眼眶发热。

2019年11月21日,花半年的时间、仅用8万元,沿街门市的天然气终于安装好了,5位门市老板给张红霞送上锦旗表达谢意。那一天,张红霞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也是我从警以来一次性收到锦旗最多的一次。5面红彤彤锦旗代表百姓对我的肯定,我在工作中享受着快乐!”

“舒了一口气,不然心总是悬着的。”张红霞说道,“老百姓心里是有一杆秤的,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他们是能感受到的,从不理解到支持再到主动为你着想,我很感动,也十分感恩。”

 

 

汇聚民力 让群众服务群众

 

2020年的新春佳节,比以往冷清些。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打破了社会安宁,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处处封路、人人自危、户户闭门,一时间弥漫着对未知病毒的恐惧,然而更多的是党带领人民群众齐心抗疫的团结与信心。

张红霞所在的洋西社区共有11个小区,4000多户,13000多位居民。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基层防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手紧。起初,张红霞和社区、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组成“三人行”小组,每天行走2万多步,第一时间上门核查涉疫人员,测量体温,并劝说涉疫人员居家隔离。

疫情期间的一天,张红霞收到后关路火锅店老板朱德元发来的信息:“张警官,反正疫情期间火锅店不开门,我和重庆来的3位厨师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每天出3个人加入抗疫队伍,帮忙巡逻。”就这样,火锅店员工连续坚持了20多天。至今,每晚打烊后还安排1人做起义务巡防员。

山河愈寒,人心愈暖。越来越多曾经受过帮助的群众主动找到张红霞,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张红霞精心组织和发动平安志愿者、物业人员,将社区分为10个网格,24小时严防死守各个网格阵地,11个小区全部实行封闭式和网格化管理,严查外来车辆和人员,绝不让疫情输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成了张红霞最深的牵挂。“他们腿脚不便,不好出门买口罩”“他们不会使用手机预约买口罩”“他们大多独自在家,内心恐慌,整日提心吊胆”……想到很多老人防护物品不足、生活不便时,张红霞四处寻找购买口罩的渠道,自掏腰包买了400个口罩,上门慰问。

看到张红霞风尘仆仆上门送口罩,双腿开过刀的老人王正芹泣不成声,不知如何表达;空巢老人陈雷夫妇更是感动不已,连声说:“你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在张红霞的组织发动下,广大干群同心协力共战疫情,洋西社区实现了“零漏控”“零感染”“零确诊”。“她是小区抗疫路上穿透黑暗的一抹红霞”,社区居民蔡秀玉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基层群众对社区民警张红霞的由衷赞誉。社区居民王浩春留言:“我们都希望有红霞这样的好警官。”

去年4月,众志成城的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逐渐散去之时,很多农户们却一筹莫展,大量农产品滞销在家,卖不出去。张红霞将农户信息发至社区群里,辖区内大大小小的商铺老板纷纷响应,不仅认购这些农产品,有的还与农户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

“作为社区民警,我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他们信任我,反过来,也会去帮助别人。让群众服务群众,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张红霞所在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有100人。一年多时间,通过“好大姑”和平安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取缔了6个棋牌室、5个传销点、4家非法融资单位,依法查处不按规定登记的出租户21起,破获现行案件两起。她用28年来自基层的实践,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深耕基层 激情来自对群众的感情

 

1993年夏天,张红霞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毕业。28年来,从城北派出所到榆洋派出所、城东派出所、五星派出所,再到现在的毓龙派出所,张红霞所处辖区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社区民警”这一平凡而又不简单的身份。

提起社区民警,通常与“忙”“烦”“难”交织在一起。忙,社区民警人手少,工作忙,千头万绪;烦,小隐患、小矛盾、小纠纷不断,烦是社区民警工作的常态;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社区民警很难解决老百姓的各种诉求。

在工作中,张红霞总是充满激情,靠“腿”,不停地跑;靠“嘴”,不停地说,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十分享受与群众打交道的快乐。几十年如一日深耕基层,为民解忧办实事,也让张红霞荣誉满身:6次荣立三等功、7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社区民警”,先后获得“盐城市模范人民警察”“盐城最美警察”“盐城十佳女警”“江苏好人”“江苏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双胜利平安卫士”以及“全国公安机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

她不是没有离开社区的机会。

2005年,张红霞的儿子8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此时有个去机关交流的机会放在她面前。她听说后,中午没休息,下午一上班,主动找到领导表明想要继续留在基层的决心。

“那时候,我和她工作都忙,常常夜里到家十一二点。”张红霞的爱人在亭湖区法院工作,也是非常忙,刚开始不太理解妻子为什么不能早点回家,“后来每天听她回来说解决了什么什么事情,虽然是一件件小事,但我从她的叙述中,能感觉她乐在其中,也为她高兴,久而久之,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不想离开基层往更高处走,有人觉得不理解,但张红霞不听别人议论,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觉得自己适合在基层,我也更愿意待在基层。”张红霞坦言,“在社区,每天‘张家长、李家短’我一清二楚,我对这些普通居民有感情,和他们在一起更有亲切感。”

2020年10月,张红霞入户走访时了解到,92岁的老兵朱文亮一直有个再见当年一起打仗战友的心愿。朱文亮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近来身体不好常去住院,这也让他常常怀念过去参军的岁月。

听说这个情况,张红霞脑子里立刻想到辖区内另一小区的李效河老人。她对社区里的居民情况太熟悉了,91岁的李效河老人,也参过军打过仗,与朱文亮有过相同的经历。朱文亮出院第三天,张红霞安排两人见了面。交谈中,老人们叙起他们同在徐州打过仗,一个在徐州北、一个在徐州南,回忆当年骁勇,感慨时光流逝。张红霞的牵线搭桥,促成了两位老兵晚年难得知己相伴、交谈甚欢。

“一次两次没得用,三次四次有松动,有了松动,事情就好办。”张红霞身上有一股韧劲,“不解决问题不死心”,在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踏实有力。

看到路面坑洼,路人行走不便,她主动联系施工队将路修好,被群众亲切称为“补路女警”;为老旧小区争取安装监控,填补安全死角,成为社区民警申请维修基金装监控第一人;关心刑满释放人员,帮其解决廉租房和最低保障金,还帮助其找工作安度晚年……

一件件小事办实,一段段真情显露,警民之间的信任就在这些小事上不断积累,垒起了精神高地,渐渐地,张红霞成了社区民警的榜样,成为公安联系群众的一扇窗口,也架起一座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恪守初心 做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有多累

 

1990年,也是个夏天,20岁的张红霞收到了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消息轰动了滨海县界牌镇陆集村。那个年代,一个村能考上专科的凤毛麟角,张家父母挨家挨户给乡亲们发糖庆贺。

为了这张录取通知书,张红霞考了三年。第一年,高考分数没有达线,她没有放弃继续复习;第二年,分数可以上师范学校了,她却放弃继续复习;第三年,张红霞终于如愿考上公安学校,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做一名人民警察。

小时候,镇上的信用社发生一起案件,警察前来调查破案,路过的张红霞看到他们穿着上白下蓝的警服,神气、威风,心生敬佩崇拜之情,从此便立志长大后做一名人民警察。

在张红霞的父母看来,第二次高考达到师范分数线已是天大的喜事。当时只要考上,就可以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一般人家恨不得早点落户城里,复读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二丫头性格犟、有主见、有韧性,她想当警察,我们尊重她、支持她。”

“非警校不上。”这是张红霞当时的信念,“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忆起往事,张红霞的眼神变得那样的坚定,人民警察在她心里最初的模样始终挥之不去,她以此为人生目标,向着初心、向着榜样前行。

榜样的力量,传递着初心使命,往往只在一次短暂的相遇、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足以直击心灵。如今的张红霞,也成了后辈们的榜样。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每年招收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来此读高中考大学。2020年春节前夕,各家各户开始忙年,此时的张红霞心中惦记着那些没有回家的学生们。她买了十多斤巧克力,包上压岁钱,送到孩子们的手中,并给他们上了一堂法制课,让这些背井离乡的学生感受温暖驱逐孤独。

这一次相遇深深触动了田家炳中学高二(2)班小谢,在离家千里之外的盐城,她将张红霞视作精神上的母亲。“那天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母亲,你那母亲般的双手,让我感觉到了温暖的家的味道。以后,我也想去警校,做一名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你是我梦想奋斗过程中的鼓励。”小谢写给张红霞的信中这样说。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觉得有多累有多难。”50岁的张红霞笑着说,很淡然,仿佛又回到那个20岁纯真勇敢的她,守着初心,坚定不移。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