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政法队伍>>正文内容

侯建伟:十年磨剑终成锋

侯建伟,男,1976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函授本科学历,1996年10月参加工作。2011年5月从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选调至射阳县人民法院,先后在黄沙港人民法庭、审管办、民一庭、兴桥人民法庭、刑庭等部门工作,历任法官助理、审判员、副主任、副庭长等职务,现任刑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法官。

 

 

该同志始终秉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踏实做事,勇于担当”人生信条,在法治追梦的道路上,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从不懈怠,给人民群众送去缕缕不绝的温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审结各类案件1101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0%,办理有重大影响案件3件,在市级刊物发表调研文章2篇。在多年的法律生涯中,公正司法已成为他生命的底色,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江苏省优秀法官、盐城市十佳法官、最美射阳人等荣誉。

审结各类案件2000余件,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均达到90%以上,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不超过60天,办案质效始终处于全市法院前列。

侯建伟的这份“硬核”成绩单让人既佩服又充满好奇,这位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江苏省优秀法官,是如何一直保持精力充沛,干劲满满的?

坚守初心,始终“燃烧”

 

 

法律这条路,对侯建伟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

1996年,因为种种原因,这位法学科班出身的山东寿光小伙在毕业后没能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然而,他心中的火苗并没有熄灭,从厂里下班后,别的同事休息、娱乐,侯建伟就“躲”在宿舍里看法律书籍,备战自学考试。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2007年,怀揣着法官梦的侯建伟考入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2011年,又通过选调进入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

重新投入法律事业,侯建伟恰似久旱逢甘霖,铆足了“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在审管办时,申诉复查工作量大、内容细,他白天开庭、调查、接待当事人,晚上加班完成其他工作,再累也甘之如饴;到人民法庭后,他与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忙结案,深入田间地头解纠纷,打造出“零违纪、零投诉、零超审限”的“三零法庭”……

这样的“拼命三郎”,在得到大家伙肯定的同时,也偶有“批评”之声。

“从来不会说‘不’!”法官助理这样评价他。对于分流的案件,他全盘接收,哪怕是疑难复杂的“硬骨头”,他也没拒绝过一次。

“高考结束后,我们才知道他儿子也参加了,那几天他像往常一样上班、加班,孩子自己去考试!”同样为人父母的老搭档忍不住“责怪”他。

“有时候晚上睡觉惊醒,都要念叨算的数字!”侯建伟的妻子笑着“抱怨”道。在民庭工作时,每当审理一些诉讼标的额大的案件,为了不中断计算,侯建伟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心扑在上面。

遇到一团糟的账目,他也不急不躁,一遍遍核算、一点点理清。“侯法官,我算是知道我们这个案子为什么让你审理了!”看着被理的清清楚楚的账目,被告再无法抵赖,心服口服。

凭着这股“钻劲”,侯建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而让他始终保持“燃烧”的动力,就是这份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和从不曾磨灭的初心。

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和蔼、耐心、从容,是大家对侯建伟的一致印象。

尤其和当事人打交道时,他从来没有不耐烦、红过脸。有的当事人早晨五六点钟打电话,他揉揉惺忪的睡眼,不顾加班到深夜的疲惫,照接不误,耐心沟通。

“当事人的每个电话他都不会不接,怕是接家里人电话都没这么勤呦!”同事开玩笑地说道。

温情接待、认真倾听、换位思考,是侯建伟真心贴近群众的基本方法。

某建筑公司与某新材料公司“积怨已久”,多次发生纠纷,后又因工程质量问题提起诉讼,双方矛盾重重,剑拔弩张。侯建伟认真倾听双方诉求,准确抓住矛盾症结,背对背做工作,帮助两家企业分析利弊得失。

“法官这么上心帮我们化解矛盾,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我们愿意平心静气坐下来谈一谈。”最终,在侯建伟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结束了长达6年的诉讼“长跑”,节省了上百万元鉴定费。近年来,侯建伟所办的案件调撤率超过50%。

想在前头、放在心上、落在实处,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他总是惦着、念着。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某养鸡场使用某科技公司智能设备,鸡棚温度升高而设备却未及时报警,导致鸡大量死亡,从而引发诉讼。由于当地没有养鸡协会,按程序,养鸡场的具体损失需要进行专业鉴定。

“我们急需资金购入新的鸡苗,确保恢复正常运营。鉴定周期长,等鉴定完毕,即使拿到赔偿金,养鸡场也早就因为资金断裂而关门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养鸡场负责人还是有些后怕的。

为了帮助当事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侯建伟开始跑市场、走访养鸡大户。市场价格浮动大,他就尽可能多跑几家,调研更多的数据。

最终,侯建伟拟定出了精确、合理且双方当事人都认同的赔偿方案,该案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二十几天。

“我们多跑一点,当事人的急事、难事就能更快解决!”养鸡场复产后,侯建伟长吁一口气。

铁肩道义,行稳致远

 

 

“三伏天,我们数了近万块砖头!”回忆起兴桥镇津富社区“康居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书记员小陈记忆犹新。

那年,工程建设还在进行中,施工方突然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为由要求增加工程款,不然就“撂挑子”。事关新农村建设,就这样停工吗?然而,难题远不只有这些。

工地的工人们认为工程款不涨,他们就拿不到工资,情绪十分激动。另一边,津富社区的村民们以为工程要“烂尾”,一时间人心惶惶。

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群访。必须要让能够解难题、除疑惑、定纷争的“老把式”出马。最终,这个重担落到了侯建伟的身上。

侯建伟带着书记员到工地现场勘验,顶着烈日清点砖头、钢筋等的数量。那时,他总能遇见村民在工地周边溜达、张望。“他们不放心,要看看工程现在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了。”侯建伟很能理解村民们的心情,于是主动解释、介绍进展情况。

资产清点完毕并经双方确认一致后,侯建伟又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施工方同意解除合同,及时撤场,由政府对未完成的工程司法鉴定后折价给付工程款,并另行招标施工。

此时的侯建伟依旧没有放松,工程款必须优先保障发放工人工资!在他的协调努力下,工人顺利拿到工资。矛盾解了,多方满意,案结事了。

如今,走进津富社区,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安谧恬静。“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法院!”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年初,侯建伟被任命为射阳法院刑庭庭长。

作为刑事审判“新人”,他既向刑庭的老法官“拜师”,又向法官助理、书记员请教,相关法律书籍不离手,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作为刑庭负责人,他每周组织大家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讨论典型案例以及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学习促提高,以交流促进步。

学习调研是抬头看路,案件审判是埋首走路,他希望大家每一步都走得坚实、稳当。

当被问到他怎么总能在有限的时间干那么多工作时,侯建伟笑着分享经验:“早点来,列列今天都有哪些计划;晚点走,看看还有哪些事情没完成。”

站在新的起点,他依旧干劲满满!

十年磨一剑。从北到南,从书记员到刑庭庭长,侯建伟怀着激情与力量奔走在法治的大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