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县区动态>> 东台市委政法委>>正文内容

东台:“三度”推动法律援助群众满意率达99.8%

东台市司法局以“全生命周期呵护工程”为载体,重抓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命周期权益保护,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群众满意率达99.8%。

一是夯实试点基础,延伸援助广度。扩大行诉法援范围,推进民生热点事项逐步覆盖。作为省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项目试点,与东台市人民法院新设立的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合作,将环境保护类行政诉讼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探索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异地法援协作,逐步放宽工伤、劳动监察等民生紧密相关事项范围,取得初步成效。放宽刑事法援范围,推进刑案律师辩护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计258件,其中通知辩护130人次,刑事申请39人次,指定辩护89人次,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同比增长2倍,律师辩护意见采纳率达90%以上。“蒋某交通肇事案”成为第一例获得免处的刑事法律援助通知案件。推进法律帮助制度,率先开展值班律师参与轻微刑案快速处理。与公、检、法联合,探索成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中心,值班律师全程参与,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二是协调各方资源,涵养服务深度。服务网络全覆盖,点面结合促和谐。今年以来,通过12348平台和全市23家法律援助工作站驻点律师的服务,导访入诉、援调对接,组织办理多起群体性案件或疑难复杂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服务内容做文章,“全生命周期呵护工程”显成效。“幼苗呵护”为未成年人追索抚养费提供民事法律援助15人次,检察院支持起诉6人次;为被讯(迅)问时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的未成年人提供到场见证、为未成年人提供刑事辩护34人次;“劳动维权”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587件,接受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老有所依”将调解前置,法律援助律师参与调解老年人家庭矛盾纠纷50多起,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提供法律援助15人次;“圆满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59人次。部门联动共合作,延伸领域获好评。与志愿者组织和社区矫正协作,首次在法律援助领域提出并实践,保护在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援矫对接,刑事案件“延伸帮教”,在为受援人提供诉前法律帮助、诉中刑事辩护的同时,助力诉后再社会化延伸对接,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提供法律支持和精神关爱。

三是严控质量标准,拓展品牌高度。办案全程严督查,确保案件质量标准化。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严格执行部、省案件质量规范,加强从受理指派到结案归档的办案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将庭审旁听、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电话回访等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办案质量和水平在上半年盐城市局开展的全市援助质量检查中排名第一。打造法援“名优工程”,放大法援名优品牌。通过打造“名优律师团”,承办重特大疑难案件,迅速提供高水平的法律建议,快速高效化解矛盾。以省、盐城“十佳”案例评选活动为契机,打造精品案例,带动法律援助案件整体水平大提升。2019年,援助律师陈亚均办理的“天降人祸难辨责,抽丝剥茧终维权”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法律援助案例。造浓法律援助氛围,提升群众知晓率。今年来,通过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2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便民服务卡2800余张,东台法律援助工作通过东台人民广播电台“东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该市司法局首次在法律援助领域提出并具体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计划;全面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成功办理第一例获得免处刑事通知案件;率先开展值班律师参与轻微刑事案件集中快速处理,值班律师法律帮助走在全省前列;探索扩大行政诉讼事项范围试点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伤、劳动监察等民生热点纳入行政诉讼事项范围;“薛某人身损害赔偿案”等获评“盐城市十佳法律援助案件”;强化东台市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专项警示教育整顿,通过盐城市纪委、市局督查考核;全市、镇17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面贯标完成。(马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