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人民法院:“烫手”的赔偿金
至亲离世,令生者悲痛,聊以安慰的死亡赔偿金,却成了“烫手山芋”,放在谁手里,都有人不放心。家住大丰区新丰镇的吴志刚一家就遇到了这样的纠结。
吴志刚一家原本五口人,三代同堂,生活平淡而幸福。可几年前,儿子吴永的意外离世,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
据吴志刚回忆道,当年,儿子吴永经人介绍,与邻村的朱新颜相识,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与一年后结了婚,还生了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那时候,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2015年9月的一天,在某港口公司工作的吴永被悬挂的货物砸中,再也没能醒过来。
儿子去世后,吴志刚老两口整天以泪洗面。聊以安慰的是,儿子吴永的死亡赔偿金相关事宜处理得比较顺利。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调解委员会主持下,某港口公司和某物流公司很快与吴永家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共计赔偿吴永家人125万元。
面对这笔以亲人生命为代价的赔偿金,吴志刚老两口和儿媳并没有急着分配,而是基本形成了一致意见,除丧葬费用外,将来都归属于吴永女儿所有,但这笔赔偿金暂时由吴志刚负责保管。
对于朱新颜来说,丈夫吴永去世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安慰公婆,她选择继续和公婆住在一起。之后时间的相处,公婆和儿媳之间倒也相安无事。期间,吴志刚也曾表示她还年轻,适当的时候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吧,不能拴她一辈子。
就这样,吴志刚一家人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直到有一天,朱新颜向吴志刚夫妇提出自己要去上海打工挣钱,当时吴志刚夫妇也表示支持。可不曾想,朱新颜这一走,一直掩藏着的矛盾渐渐浮现出来。
吴志刚说,她一出去就是一年多,打电话也不接,孙女也见不着。终于有一天打通了,说有假就从上海回家,态度也非常冷淡。而朱新颜则称,吴永去世以后,公婆仅负担家里日常的伙食开销,女儿的奶粉、衣服等开销都是她自己负担。因为女儿尚小,她一直没有出去工作,这些开销都是靠她以前打工的积蓄维系的。眼看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自己的积蓄已不足以维持正常开支,只好向公婆开口分担一部分生活费,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带着女儿到外地打工。
原来,吴永去世后,吴志刚夫妇和朱新颜之间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和谐,只因至亲突然离世,双方相处得小心翼翼,但时间久了,矛盾就日益显现出来。朱新颜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一味忍让,才有了看上去的和平共处。现在实在忍无可忍了,她觉得必须向公婆讨回那份属于她和孩子的死亡赔偿金。在与公婆沟通未果后,她一纸诉状将公婆起诉到了大丰区人民法院。
吴永的去世,本就给这个家庭一记重创。现在,公婆和儿媳之间为了死亡赔偿金对簿公堂,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如果简单一判了之,案件容易结,但是对于双方来说,已经出现裂痕的亲情可能就再也无法修复了。
为此,从依法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及维系家庭亲情的角度出发,大丰法院在处理该案时,加大了调解的力度。
“尽管你们之间有小摩擦,但没有必要闹僵,毕竟你们有共同的纽带,都希望能陪着自己的孙女或女儿成长,你们也是亲人。”承办法官陈芳从亲情角度出发,做足做透双方的思想工作,并提出吴志刚夫妇向朱新颜给付赔偿金65万元,但在不影响孙女生活、学习的情况下,老两口享有探望权的调解协议。
儿子去世,孙女成了吴志刚夫妇唯一的指望;爷爷奶奶对孙女的关爱,也有利于女儿的健康成长……法官的调解方案满足了双方的期许,很快得到了双方的同意。至此,双方一直争争不休且藏在心底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亲人间不愿对簿公堂。一旦对簿公堂,司法调解无疑是既打开法结又打开心结的一剂良药。而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价值追求,也是最终目的,努力审理好家事纠纷案件,让本已撕裂的亲情得到弥合、得到修复,这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案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