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政法文化>>正文内容

警花戴华:小巷深处放光华——马黎萍“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手记

 

  戴华,女,1974年出生,扬州市江都区龙川中心派出所民警。从警22年,担任社区民警12年,扎根社区基层,心系百姓,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龙川最美警花”。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最美警察”“江苏省十佳巾帼好网民”等荣誉称号。

  初见戴华,一如想象中的成稳、干练,胸前警号上方别着的红色党微和警察蓝互相映衬,一头乌黑及腰的长发低挽在脑后,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温柔。她不笑时严肃而果敢,但一笑起来,就如邻家大姐般爽朗而亲切。她说,刚工作的时候,总觉得警察形象很高大威严,所以不怎么喜欢笑,可后来成天和辖区的群众打交道,慢慢发现笑是走近群众最好的“敲门砖”,而且自己笑起来还是蛮有亲和力的。

群众贴心“调解人”

  跟班第一天,正好遇上戴华值晚班,我就跟她出了两起警,一起是发生在沿街鞋店的普通消费纠纷,另一起是发生在区人民医院的家庭内部矛盾。

  两者都算不上疑难情况,戴华和她的协管员在现场给双方讲道理、抒解情绪,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有理有据,即使矛盾一时得不到彻底化解,当事双方面对戴华时,也都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变得心平气和,双方都一再感谢她的调解帮助。

  戴华告诉我,她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独立出警时,因为协调不了群众矛盾、控制不了现场局面而哭鼻子的场景,感觉很对不起自己这身警服。从那时起,她就跟队里的老师傅、调解高手们虚心学习,渐渐掌握了群众工作的方法。“调解矛盾纠纷,不偏不倚的态度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是疏导情绪的事,老百姓气顺了结也就解开了。”

  戴华向我介绍,这些年,龙川派出所的接处警和治安防范总量一直都是江都全区最大的,仅去年就接处警超过8000起,其中矛盾纠纷类警情占到1/3多,占用了基层民警大量时间和精力。她和同事们在尽心尽力化解矛盾的同时,也希望110接警台能和12345热线、网格化治理平台等尽快联动起来,实现非警务警情的分流处置。

安防知识“洗脑人”

  跟班第二天,主要工作是走访辖区群众、进行流动人口登记、开展安防知识宣传。走访过程中,社区的住户们老远看到戴华就会主动迎上来,熟络得犹如亲人一般。

  你家新房子买到哪里去了?家里老头走了以后一个人住还习惯吗?每家的人口她都了如指掌,每家的情况她都如数家珍。她告诉我,每年,辖区的居民家她都要跑个两三遍。

  为了让安全防范宣传更接地气,她将个人信息和安全预警防范知识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中。

  这次走访之前,她恰巧在朋友圈看到区委政法委配合扫黑除恶宣传发放的宣传扇,觉得眼前一亮,就立即联系政法委申请了一批去社区发放,同时着手设计印制具有她个人元素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扇子。

  她说:“安全防范,三分靠打击、七分靠宣传。宣传是社区民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工作,一定要讲效果,用老百姓喜欢和易接受的方式。”她戏言,自己就是这样给大家“洗脑”的。

网红公益达人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戴华与时俱进地把她的警务室搬上了网络,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建立了QQ群、微信和“龙川警花戴华”实名微博,在扬州首创了警务微博、空中巡逻网、空中警务室信息化等新型警务模式。目前她的微博粉丝已突破10万人,接受的网上警务类咨询也从江都本地扩展到了全国各地。

  几天的跟班中,我发现戴华每天早晨几乎都会做同一件事,就是在微博、微信、QQ群上扫一遍,那是她在寻找和转发寻人信息和线索。她的手机里有100多个寻人微博和微信群,自2013年4月13日在网上发布第一条寻人贴后,已经帮助近百对失散亲人团圆。“扬州警花,世界因你而美丽!”“你就是网上寻亲最美警察”......受过她帮助的网民这样赞美她。

  现在,她每天还会在微信和微博发布老人、小孩走失的信息,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帮助找回走失人口。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戴华经常会接触到贫困家庭的居民,“有时候真是感同身受,忍不住就想帮一把。”但她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于是就通过网络搭建爱心平台,连接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困难家庭,目前已累计为55户贫困家庭、11名贫困学子提供对接帮扶。

  2013年的一次走访,戴华获悉辖区内的孤寡退役军人丁增明瘫痪50多年,从那时起她就经常去看丁老,还认他做了干爸,以后每年大年三十,她都会带着爱人和孩子陪丁老过年。老人饱受褥疮、颈椎等疾病折磨,她在网上发布寻求帮扶的倡议书。

  这次跟班,戴华特意带我去好苏嫂养老院看望了丁老,同去的还有7年来一直帮扶他的宿迁“全国最美警察”陆迅。老人满面红光,见到我们直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戴华这个好女儿!多亏了大家的爱心!”

跟班手记

在“忘我”中成就更好“小我”

  作为刚刚加入政法队伍的新兵,这次省委政法委机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给了我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几天中,我跟着戴华值班、接处警、调解纠纷、入户调查、走访困难群众......全方位全时段地体验普通社区民警的日常,零距离接触基层政法工作的真实环境,在感情上拉近了与一线政法干警的距离,更在精神上接受了一次难忘的洗礼。

  跟班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先进模范为什么会有异于常人的特质,荣誉和光环,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艰辛和付出,他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种付出的?走近戴华,我渐渐找到了答案。

  以忠诚爱民为坚定信念。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是人民警察的天职。从警的第一天起,戴华就告诉自己,要对得起这身警服。20多年来,她始终忠诚于人民警察的职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龙川的大街小巷,每一寸她走过的土地,都见证着她的辛劳,龙川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被她温暖过的心灵,都记住了她的付出。正如警民恳谈会时一位老大爷说的,“戴华就像是一棵可以依傍的大树,我们都是在这大树下乘凉的。”参天大树的长成,必须有深深扎入泥土的根系,而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就是那最深的根基。

  以不断创新为永恒追求。社区民警也许是警营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个群体,没有刑警办案的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没有特警出击的霸气帅气、威风凛凛,也没有交警执勤的英姿飒爽、指挥若定,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繁杂,日复一日的琐碎。但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戴华用她的认真和坚持,不断创新更好服务社区群众的方法。从传统社区警务到移动警务、网上警务,她总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创新工作方式,她的“名片”式身份证套已经更新了好几个版本,最近她又在琢磨找有技术的厂家合作,将她的防走失爱心手环升级到拥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版本。她的先进和成功,她所有的成绩和贡献,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用心和创新。

  以无我奉献为最高境界。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岗位支撑起来的,作为国家高速运转机器上的一枚小小螺丝钉,社区民警的岗位虽然微小,但在保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戴华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平凡岗位和伟大事业的辩证关系,才在“小我”和“大我”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些年,她用脚板+汗水、传统+科技、“白+黑”和“5+2”践行着她的群众工作法,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又利用网络资源发动社会组织、民间慈善力量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许多受过她帮助的群众,都受她感染而主动当起志愿者,和她一起打造平安和谐的社区家园。为此,她几乎投入了所有业余时间,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面对父母的埋怨、丈夫的叮咛、儿子的期盼,她也常常流露出愧疚之情,但只要面对辖区群众、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她仍然会选择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我想,正是在“忘我”的奉献中她才成就了更好的“小我”,在“有我”的担当中,努力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最高境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