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护航发展>>正文内容

警惕近期“微信假客服解封账号”诈骗多发的预警

  近年来,微信作为一种即时、便利的网络社交工具风靡全国,现有微信用户已超10亿。在带来通讯便捷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见缝插针利用微信载体实施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犯罪手法层出不穷,各种“微陷阱”不断翻新升级。近期,我省接报多起因“微信账号被限制”求助解封却遭遇假客服诈骗的警情,给受害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建议各地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遏制该类案件进一步蔓延多发。
  一、近期案例

   1、2018年7月5日,昆山市受害人吉某祥发现微信账号无法登录,通过百度搜索到微信客服电话“0755-36564277”,拨打后对方以收取确认身份保证金等形式骗取受害人转账7615元。后受害人被要求继续转账1万元时发现被骗报警。
   2、2018年7月6日,受害人陈某强因微信被封号,在百度上搜索如何解封微信账号时搜到电话号码“0755-89822336”,误以为是微信客服电话。按对方电话提示操作,将其微信付款码给了对方,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被消费17506元。

   3、2018年7月7日,张家港市受害人王某为解封微信号,在百度上搜索到微信客服电话“0755-89822336”,对方以帮助解封微信号为名,要求受害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后发现微信零钱内的钱被转走,损失价值5575元。
   4、2018年7月9日,响水县居民蔡某林发现微信登录失败后,通过百度搜索添加了微信昵称为“在线客服”的微信账号,后对方以确认其身份的名义让蔡某林通过微信转账到银行卡的方式骗取被害人8020元。(盐城)
   二、案件特点       
   1、作案时间:犯罪活动依托于网络载体,作案时间灵活,全天24小时均有可能发生。
   2、侵害对象:多为依赖微信交际、习惯网络求助、防范意识不强的年轻人群。
   3、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在网上大肆传播虚假微信客服电话或微信公众号,等待受害人主动联系。以帮助受害人解决封号限制为由,诱骗受害人按照提示操作以骗取消费密码,最终达到转账或者消费目的。
   4、作案人员:此类诈骗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网络诈骗,手单,资金流向更难查询,犯罪分子多为熟悉网络交易的个体或者团伙,一旦得手则立即从网络消失。
   三、打防难点
   一是犯罪隐蔽性较强。这种冒充微信客服的犯罪手段较为新颖,加之使用虚拟身份在网上实施犯罪行为,其作案手法使得犯罪主体、过程和结果更加具有隐蔽性,更容易逃匿。
   二是打击破案难度大。该类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传播速度快、犯罪成本低、形式多样且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造成了公安机关“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
   三是防范意识较薄弱。当前不少年轻人群过分依赖于网络社交工具,碰到难题更加习惯于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寻求帮助,而在享受网络生活便捷性的同时,却缺乏基本的防范心理和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
   四、防范对策
   一是加强预防宣传。坚持预防在先原则,通过各种媒体,如微警务、微博等网络平台广泛开展防范宣传,告知群众真实的客服电话,提醒广大群众如遇到微信号被封切忌随意通过百度搜索求助,要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警惕性,避免财产损失。
   二是加强网络监管。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公司、网站及运营商等平台的监管,督促其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和管理系统。同时,与网络运营商研究建立对可疑信息、链接的显性警示提醒,从源头上挤压不法分子的犯罪空间。
   三是加强破案挽损。充分发挥网安、技侦、刑侦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取不法分子使用的手机号码、银行卡账户等信息,明确资金流向,查实被骗款项的转入账户、开户信息、转账资料等,获取有价值线索,提高对此类犯罪的发现和打击能力,同时做好追赃挽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