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保障双规范”专项行动】东台法院打造全链条司法服务,实现商事纠纷“商·会解”
“两保障、双规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东台法院聚焦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以市综治中心为圆心,联合市工商联,以N个镇级综治平台、行业商会、融合微法庭为触角,协力推动商事纠纷就地、源头、多元化解。截至8月,依托该模式调处商事纠纷200余件,其中,调解成功93件,调解率44.28%。
优化前端布局,实行贯通式分流调解。中心双轨分流。在综治中心设置商会调解专窗,采用“商会预筛+法院精分”双轨分流模式,对公司治理、商业合同、金融借款等常见商事纠纷,进行筛查分流。释明商会调解专业便捷优势,引导企业优先选择商会调解方式快速化解纠纷。通过商会调解专窗分流的纠纷达210件,占适宜调解纠纷的36%。在线双向沟通。推动6个融合微法庭与18个两级综治平台、市工商联所属21个商会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实现商事纠纷解决“在线申请、线上委托、远程调解、司法确认”的一体通调机制。对争议较小的商事纠纷案件,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愿后引导线上调解,及早实现定分止争。赋能双重指导。积极释放“法官业务指导+商会行业指导”双重叠加效应,切实做到“行内事行内解”。法院为每个调解员配备1名指导法官,指导调解员释法说理,帮助梳理矛盾双方分歧点,共同研讨解决纠纷方案。商会着力发挥行业专家、企业家优势,精准把握争议焦点,及时居中协调。
强化中端联动,推行闭合式诉调衔接。用好先行调解。设立“法院+商会”调解室,建立法官与调解员即时联络机制,实时受理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第一时间赋予调解协议司法效力。对调解不成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商会调解员参照“两状”示范文本,随案整理无争议事实记录和证据清单,供法官在后续案件审理中参考。商会专诊专解。联合工商联选聘30位特约调解员,邀请参与庭前调解、旁听庭审及判后答疑,通过示范性诉、调,推动电子信息、不锈钢、耐火材料等更多行业纠纷专业调解,切实为解纷“加速”、为诉讼“减负”。打通跨域解纷堵点,引导外地商会加入商会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在产生涉其辖区内相关会员企业纠纷时,异地联动、快速响应、协同解纷。难案共商化解。对行业性、专业性强的疑难复杂纠纷,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商会调解员就行业标准、市场价格等发表中立意见,帮助免于启动鉴定、评估程序。对利益面广、影响面大的群体性纠纷,利用综治中心各常驻单位的资源力量,组织多部门集体研判、共商个性化调处预案。某纺织行业企业105名职工集体讨薪案,入选全国法院首批多元解纷案例库案例。
深化后端治理,践行下沉式延伸服务。督促企业履行。对经司法确认或法院出具调解书的案件,主动跟踪履行情况,综治中心统管案件履行情况台账,实时推送至商会调解员,由商会调解员配合督促履行。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的,依法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与综治中心、工商联等共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诚实守信、主动履行的企业,依法及时提供诚信证明,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对恶意违约者,依法采取信用联合惩戒,由工商联向会员单位进行公示。预警商业风险。“抓前端、治未病”,定期向工商联报送涉企纠纷态势分析。联合综治中心定期制发《涉企纠纷热力图》,及时梳理分析涉企诉讼态势。联合工商联针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涉企高频法律风险和问题,及时发送法律风险提示书、法律体检服务表。定期统计、走访发案率高、风险点多的重点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帮助企业完成法律风险自查,引导企业规避风险、预防矛盾。促进行业自治。精准对接纠纷多发高发的商事领域、工业园区,支持引导各商会发挥行业自治功能,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炼形成行业交易指引、示范合同文本。联合综治中心、工商联等定期组织商会调解员和企业代表开展专题培训、法治沙龙、经验分享等活动,持续提升商会化解商事纠纷能力水平。
- 上一篇:【“两保障双规范”专项行动】“助企纾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