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法治盐城>>正文内容

滨海:打造涉企纠纷化解“终点站”

  近年来,滨海县司法局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强化源头化解,创新调处机制,加大整合力度,打破部门壁垒,探索建立“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打造涉企纠纷化解“终点站”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变“处置”为“预防”,主动服务“面对面”。 充分发挥 村( 社区 ) 法律顾问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主动开展政策解读和法治宣讲,指导 村( 社区 ) 法律顾问走进社区所有中小微企业,在宣传活动中注重区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两个普法对象,着重宣传《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企业职工遇事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截至 2月 , 村( 社区 ) 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 “ 送法 进企业 ” 活动累计 举办法治讲座 5 00余场次。同时结合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内企业实际情况, 定期 组织人民调解员和律师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 “法治体检”活动,重点围绕完善治理结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通过实地走访、专题研讨、咨询解答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拓宽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渠道,推动形成长效规范化服务机制,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自活动开展以来, 共为 22 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 “法治体检”,制作体检报告1 5余 份,解决涉企涉工纠纷 17件。    

  二是变“被动”为“主动”,精准服务“手把手”。 为更高效地化解涉企纠纷,该局不断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职责,指导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协议履行、回访等工作规范,使调解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信息反馈、告知引导等工作制度,为行业主管部门掌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程序和制定相应措施提供支撑。 202 2 年共组织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员培训 4 次, 覆盖 200余 人次。 同时不断 健全完善企业突发性纠纷的应急处置机制,指导纠纷易发多发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健全完善突发纠纷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分队,指定负责人统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纠纷苗头,第一时间掌握纠纷动向,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引导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紧紧围绕本行业、本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掌握企业和职工诉求。特别针对因 过去几年 疫情影响导致的劳动争议、拖欠工资等问题,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研究、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方案,防止矛盾纠纷交织叠加、激化升级。 2022年8月,在滨海县非诉讼服务中心的及时介入下,一起涉及金额两千万元的 企业 商事 纠纷得以化解,一场群体性纠纷也得以避免。   

  三是变“独 奏 ”为“合唱”,跟进服务“键对键”。 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资源整合,凝聚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力量,并利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成立全覆盖、多元化、一站式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不断加强与政法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人民团体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协作配合,建立定期会商、沟通协作机制,通报有关情况,协调解决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问题。 通过滨海县融媒体中心门户网站、 “法润滨海”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全县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 相关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公示,详细介绍法律服务人员联系电话、执业单位、专业特长等相关信息,中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全面了解法律服务人员专业特长,通过拨打电话或扫描微信二维码的方式,自主选择法律服务人员,实现了法律服务 “清单式”供给,满足了中小微企业法律个性化需求。同时充分运用“苏解纷”微信小程序,最大程度地将线下调解资源架构到线上,中小微企业遇到纠纷时,可通过“苏解纷”微信小程序,完成纠纷调解在线申请。特别是疫情期间,“智慧调解系统”的独特优势得以全面发挥,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分流、网上督办。 自系统投入运行 以来, “苏解纷”平台注册用户已达 八万余 人,全 县 490 名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 11115 件,调解成功 11093 件,调解成功率达 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