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护航发展>>正文内容

滨海县司法局“三聚焦”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近年来,滨海县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 “江苏42条”“盐城56条”政策,主动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责,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率先整体好转。

  一是聚焦发展大局,推进依法治县走上新征程。 认真组织编制涉企行政处罚 “三张清单”,计划对全县32家行政执法部门5664项行政处罚权进行全面梳理。拟制定2023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措施,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紧盯与群众和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领域,既防止滥施行政处罚,又避免应罚而不罚,真正使包容审慎执法措施发挥最大效能,确保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聚焦企业需求,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法律服务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积极推动 “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推出涉企法律服务清单,搭建律师服务团队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不断完善“万所联万会”机制,县域6家律师事务所已与15家商会(协会)精准匹配,构建起商会、协会、企业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通过法律保障措施助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新,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完整、准确的公证服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成立“滨海仲裁委员会工商联(商会)工作联络点”,强化维权援助的宣传引导和跟踪指导工作,全面增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水平。    

  三是聚焦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各类纠纷解决力量,完善调解、仲裁、裁决、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相向而行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在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民营企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工作室(站),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在县非诉中心设立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窗口,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入驻;在县医药产业园设立调解工作室(司法行政服务站),打造相对专业固定的 “园区便民服务团”;在企业相对集中的镇(区、街道),建立企业矛盾(法律服务)信息队伍,定期收集调解(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涉企争议解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