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法治盐城>>正文内容

滨海县:“三端”发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 滨海县司法局 立足基层、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以 司法为民 为宗旨,三端发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做 优法治乡村覆盖 “前端” 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道)党委法治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开展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补短强弱、创优争先”专项行动。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八巨镇前岸村、陈涛镇友渔村、坎北街道长法村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法治文化园。截止目前全县已有2个县级法治文化阵地,8个镇级法治文化阵地,138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邀请“三官一律”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授课的形式新增2268名法律明白人,截至目前全县法律明白人数4546名。新培育的“法律明白人”基层法治治理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创建,带动身边群众树立法治信仰。与滨海邮政速递共同在全县范围开展“一月一法”常态普法宣传工作,已投递约12万个宣传小贴士。   

二、做强 行政执法监督 “中端”。 开展 “每周一学 每月一考 每季一评、每年一比 ”活动 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 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分批次组织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开展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 目前已完成政府购买服务协议专项清理、镇 街道 赋权事项评估,推动各镇 街道 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采取随机抽取案卷、交叉互评 、集中反馈 等方式, 抓实 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提升案卷质量。   

三、做 实公共法律服务 “末端”。  每月派专人督促村(社区)法律顾问打卡工作,每季度评分考核,持续深化“挂牌服务”,推广“双微双员”,做到精准有效覆盖。   对中小民营企业加大走访调研力度,采取 “一企一策”等方式,实现企业法律需求和律师服务供给的精准对接。在滨海泵阀产业内积极推动“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搭建律师服务团队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整合全县律师、公证等法律资源,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34次,解决涉企涉工纠纷17件。村(社区)法律顾问现场服务2万余人次、开展法治讲座607场次。开展“助力农民工”“关爱未成年”等专项法律援助活动,办理法律援助573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约436万元。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视频办理公证业务96件,开拓盐城市住房公积金催收催缴行政执法的送达证据保全公证,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增殖放流、政府招投标、县房博会、安置房公证摇号等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公证服务。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促和谐”专项行动,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3198 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 99.8% 。畅通 “掌上”化解纠纷渠道,落实专人负责“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的案件管理工作,严格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非诉平台案件分流指派工作。督促县市场监管局、教育局、民政局等10个行政调解单位设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全部入驻苏解纷平台 依托县行政复议中心成立县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在 16个镇(区、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行政争议调处窗口,打造多元、高效、实质化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