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法治盐城>>正文内容

滨海:“法雨沐企”推动涉企诉源治理

近年来,滨海县司法局坚持以涉企矛盾为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司法行政部门“主力军”作用,全方位全周期推进诉源治理,覆盖县镇(区、街道)两级和重点产业园区的涉企司法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诉调、访调、公调对接为核心的跨部门联动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网格、人民调解、专业法律服务力量深度融合。

一是推行一站式法律服务,建强更专业的调解组织。整合资源力量,创新调处方式,完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调处全流程,提升矛盾纠纷引导疏导处置水平。在全县21家300人以上企业单位建立了企业调解委员会,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属地司法所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服务我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多发的物业纠纷、劳资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等,组织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调委会、“诉调对接”调解工作室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力量,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全县16家镇(区、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包括化解各类涉企纠纷以及公证登记、律师咨询、法律援助等在内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推动矛盾纠纷不出镇区、就地化解。

二是打造多样式普法宣传,解锁更灵敏的调解工具。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局联合总工会、法院、检察院、仲裁委等部门深入到滨海苏盐阀门、正丰阀门等企业,进行涉企矛盾纠纷人民调解专项宣传活动。活动共接待法律咨询800人次,发放普法教材近2000多份。组织各司法所在厂企张贴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向企业宣传《人民调解法》以及《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开展农民工学法周活动,联合县工信局邀请律师,在江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开展普法讲座,50余位企业管理及一线工人代表参加。律师通过劳动合同、带薪休假、工伤保险待遇等8个案例进行详细解读,还发放宣传折页150余套。

三是构建一体化矛盾调处,打造更多元的调解模式。通过组织开展“民调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促和谐”系列活动,结合当前企业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实际,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我局组织1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456名法律明白人、394名人民调解员深入到厂企,加大对土地承包、合同债务、民间借贷、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纠纷排查化解的力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活动期间,共走访企业63家,累计组织开展涉企类矛盾纠纷排查123次,源头预防86件,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对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纠纷和法律服务需求,做到优先排查、优先调处、优先服务,努力减少影响企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防范因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职工通过“苏解纷”小程序、“法润滨海”公众号等新兴媒介申请解决纠纷,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四是汇聚整体式调解资源,提供更贴心的调解服务。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走访调研力度,深入了解企业现状,梳理因疫情原因产生的各类风险点及矛盾纠纷,建立风险排查台账,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精准帮扶”等方式,实现企业法律需求和律师服务供给的精准对接,帮助企业和市场主体解决困难。充分利用滨海泵阀产业积极推动“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依托现有律师团队和律所资源,跨所跨行业精选4名经验丰富执业律师,协同企业法律顾问等建立完善泵阀设备“产业链+法律服务”团队,与全县泵阀产业链龙头企业苏盐集团结对,搭建律师服务团队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法律服务,营造良好法律服务环境。整合司法资源,优化企业法律服务。整合全县律师、公证等法律资源,加强与企业联动,定期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给企业职工解答法律咨询,宣传跟企业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30余次,为企业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场次20余次,解决涉企涉工纠纷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