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司法局:四创新着力提升教育矫治质效
今年以来,滨海司法局紧紧围绕促进顺利回归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目标任务,聚焦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人群,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现有的资源禀赋,不断创新教育矫治的方法途径,大幅度提升了教育矫治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了社矫对象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为零的目标。
一是创新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上树立正确三观。为让矫正对象从思想上消除犯罪根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局依托现有红色资源,将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工作,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就近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观摩学习,邀请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八滩烈士陵园园长周万平讲解授课,在学习先烈英雄事迹的同时,也向两位为红色事业献身的当代先进党员致敬,学习他们身上宝贵的爱国、爱党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重塑人生观。同时积极推进网格化教育管理,实行责任下沉。由司法所根据每个矫正对象的特点,组成由由公检法、居委会、妇联、社会中介机构等教育小组,由司法所牵头,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在内容上以重塑生活为主题,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让其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三观。
二是创新安置帮扶手段,增强自觉改造动力。为让矫正对象消除后顾之忧,安心接受教育,该局积极开展省级安置基地创建活动,鼓励引导由责任心、社会公益性的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具备食宿、教育、就业安置等功能的依托型过渡性安置基地。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益岗位,安排矫正对象就业,今年以来,成功结对65人次,提供有效就业信息47名。为解决未成年矫正对象上学问题,该局与教育部门联系,让2名辍学的有意愿就学的未成年继续完成所剩下的学业。加大政策性帮扶力度,与社保局协调,将那些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年老体弱、生活无着落的矫正对象统统纳入社保、医保范畴,做到应保就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网三通”、实地查访、突击点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在春节、中秋等重要时段,落实专人上门进行慰问,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内心激发自我改造、重新做人的动力。
三是创新警示教育内容,加大悔罪认罪力度。为促进矫正对象悔罪认罪,该局在年初制定了社区矫正矫治学习教育计划,其中重点突出警示教育,每月组织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学习,通过案例剖析、法条解读,警醒他们服从管理、遵纪守法。同时,发挥挂职干警的专业特长,在入矫宣告、执法管理、警示教育活动中,邀请监狱、戒毒所挂职干警给重点人员开展法治、政策、思想教育及参加队列训练等活动,通过介绍监狱情况使社区矫正对象了解狱内罪犯劳动学习生活等情况,通过假释社区矫正对象现身说法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算好“自由账、金钱账”,引导他们对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发自内心珍惜社区矫正机会,自觉服从社区矫正机构教育管理,进而顺利回归社会。
四是创新损害修复内容,提升教育实效。为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损害修复质效,该局创新工作方式,结合“五三”教育打造滨海“草柳织梦,书画涤魂”损害修复品牌,通过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就近参加地方特色草柳编织、书画培训等活动,该项教育活动使得社区矫正对象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学习技能,洗涤灵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中,积极修复损害关系。强化多部门联系合作,与妇联、法院探索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损害修复工作;与团委、教育局、检察院就未成年矫正对象工作建立合作机制;与人社部门、社会企业合作促进特殊人群就业帮扶;与公安强化监管,帮助邪教类人员彻底与邪教划清界限。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上春风化雨的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