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盐城长安网>> 平安盐城>>正文内容

盐城智慧赋能夯实文明交通

近年来,盐城警方不断探索交管改革新思路,以百倍努力,打造智慧出行、智慧运营、智慧决策的“大数据智慧交通”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夯实文明交通基础,让群众出行更安全,助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内循环”。

 

“事故大道”变身“平安大道”

盐城全市道路通车总里程2.39万公里,全省第一;境内21条国省道穿越132个集镇(街道)、过境790.6公里;穿越347个村庄、过境570.4公里,过境车辆多,安全隐患突出……面对这一连串严峻考验,2020年初,盐城市委、市政府将智慧平安大道建设纳入为民实事工程;盐城警方提出打造智慧交通新“320”工程,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智慧交通新“320”工程如何打造?体现怎样的效果?顶层设计为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一个人、一辆车进入辖区就能被精确管控为标准,在路口、路段两个关键位置,从高空、地面、地下三个感知维度,布设采集、控制、警示、诱导四类智能设备,满足服务交通管理、治安防控、案件侦查、警卫任务等多警种实战需求。通过工程改造,最终构建立体式、多维度、智慧型“两网两带”道路监控体系。

以10个市际卡口为支点,以21条国省道、4条高速公路、28个高速出入口为骨干,县、乡道路为补充,织密环市智慧卡点监控网,达到通行人车经过市际交界必抓拍的要求,确保数据全面采集、实时上传、后台分类比对、预警及时下发,满足统一指挥督查、卡口实时精准缉查布控、动态监管需求。

以204国道、228国道、226省道和东部高速为重点,全面开展交通流检测器、视频监控、智能卡口、事件检测器、气象监测器、声光电诱导警示器等监控设备提档升级,形成全线接力的国省道、高速公路智慧道路监控带,实现交通流、交通事件、交通违法、安全风险、危险气象等信息的实时采集、预警和诱导发布。

效果如何?11月27日,盐城市政府召开204国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现场观摩会,沿途各县市区现场展示,给出答案:今年以来,全市事故发生数与亡人数同比下降44%、62.9%。

这一切又是如何转换的?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盐城警方采用“三治三化”的工作办法,“三治”即治理超速行为、超载行为和违停行为。“三化”则为道路照明亮化、路段交通优化和路口组织细化。同时,各地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力查改安全隐患,提档升级安全设施,深化交通秩序管理。悄然之间,曾经的“事故大道”旧貌换新颜,已经成为平安大道、智慧大道。

 

“智慧公交”让交通运营更“聪明”

盐城物流中心汇聚了盐城市区6个大型物流园区,连接开放大道、204国道、349省道、宁靖盐高速公路等经济大通道,是各类大型货运车辆通行集中区,车流量、人流量高度密集。

针对大量的物流源头企业,盐城警方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围绕“一体两翼三大支撑四轮驱动”战略布局,创新管理思路,打造“第二车管所”,着力构建物流园区“三中心一阵地”,即视频指挥中心、宣传教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源头监管阵地,前置服务触角、前移服务举措,筑牢安全监管第一道防线。

引人关注的是,“第二车管所”有个独特功能:监管前置。这是盐城警方创新警企网格新模式,主动作为,搭建警企网格平台,落实企业内部管理的主体责任。辖区交警大队将物流园区管理人员分成源头监管、交通秩序、交通宣传等六个网格小组,由民警定期开展培训。

经培训的园区管理人员,在各个物流园区内履行企业自身的源头监管职责,如在物流园区的出入口位置,每天由园区管理人员对出入的驾驶员进行呼气式酒驾测试、通过现场称重设备对园区所有车辆逐一进行排查,严禁货车超载超限出门,让问题人不上车,问题车不上路,严把源头“第一关”。

这些只是智慧公交系统中的一部分。根据顶层设计,智慧公交系统是慧盾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模块,与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业务系统对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公交车、站台,长途客运车辆、场站,出租车以及高铁站等处进行治安防控,实现重点人员布控预警、问题车辆预警及轨迹与实时位置分析、警情和案事件分析等实战应用。该模块实现了对公交行业、出租车行业、网约车行业以及长途客车行业的全要素数据信息管理。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盐城高铁站周边车辆卡口4路,盐城各区县高铁站,火车站人脸卡口57路,盐城各区县高铁站,火车站视频监控524路。平台接入盐城各类特殊人员1万余人,已成功预警人脸数据4000多条。

 

“智慧停车”践行善治交通理念

停车难、难停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盐城城市治理的短板弱项。围绕“找不到车、停不了车”等供给不足问题,相关部门在市区挖掘停车资源。推进停车场规划建设,停车治理以来,盐城市区有6家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增加停车泊位2500余个。针对建军路商业区等老旧公共建筑未配备停车设施的实际情况,利用周边的闲置土地改建停车场,增加了停车泊位1000余个。在有条件的道路上施划临时泊位4719余个,有效缓解中心区域停车难问题。

2019年3月,盐城市以政府规章形式发布实施《盐城市停车管理办法》,明确盐城停车遵循“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基本要求,为全面治理提供坚强的后盾。召回市区原有的173名停车收费人员,暂停路内停车收费,严打违法收费、私设地锁违法行为,初步建立停车收费盐城规矩,根源上清除盐城长期存在的“黄马甲”乱收费现象。然而,道路停车泊位收费交给谁?又该如何支配?盐城警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明确道路停车收费属于公安行政事业性收费,所收费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停车收取返还费用用于市区道路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同时,为提高效率,在微信、支付宝、一卡通等多种途径缴费的基础上,推广使用ETC缴费功能,现已实现部分道路停车泊位ETC收费,力争向全市范围内道路停车泊位和社会停车场全面推广。

目前,“盐城停车”APP累计注册用户37万人,市民可通过该APP进行停车缴费,开展咨询和建议,及时获取最新停车新闻、咨询和通知等功能。同时在市区主要路段建设113个诱导屏,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生成停车态势预判、泊位使用状况等信息,实时提供精准的车位提示。自主研发开发智慧停车APP,全面采集分析停车资源数据,市民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手机获取目的地停车状况,提前做好路线规划和通勤方式的选择。方便管理,更要方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