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法院:送法律上门 为企业纾困
为深入贯彻市中院“审判三进”活动要求,着力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阜宁县人民法院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摆脱思维惯性和传统路径依赖,以思想的破冰促进行动的突击,赢得发展先机,真正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掌握相关法律规定,提前防范经营风险,对阜宁司法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腔热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去年以来, 阜宁县人民法院 多次召开服务民营企业、破解“执行难”工作座谈会,围绕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和合法权益;院长亲自率队深入挂钩企业送清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送上夏季慰问品;中天磁材总经理许坚等多名企业家代表纷纷走进该院,参加企业家座谈会,对法院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征求意见和建议。企业家们了解法院服务保障民企的一系列举措后,普遍感到这次座谈会“直观、清晰,感受不同寻常”。
保护民企就要落实“平等保护”原则,打破各种政策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企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近年来, 阜宁县人民法院 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突出工业主导”要求,着力为阜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部署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法企结对”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企业100多家,送法进企业百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万余份,邀请民营企业家进法院千余人次,召开座谈会7次。
阜宁县人民法院 结合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研究部署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和司法保护服务,陆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司法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切实把县委重点工作落实到司法实践之中。成功审理执结涉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射阳河绿色廊道建设等一批案件,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障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编印《涉企常用法律知识100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努力找准审执工作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助推阜宁重点产业和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五个保护,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前些年阜华某业遭遇“滑铁卢”,供应商、项目投资人等债权人先后诉至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这一头,债权人迫切要求拿到欠款;那一头,企业正疲于应付接踵而至的诉讼。阜华某业走到“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关口。
“此时若启动破产清算程序,等于是把企业往死胡同逼,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阜宁县人民法院 对此案进行风险评估后,“涸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决定推动管理人、债务人等达成和解协议草案。这样一来,既保住了阜华某业,也保全债权人公平受偿的权益。
“不能因不慎查封一项财产、草率办结一个案子,就拖垮一个企业,特别是在众多民企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当下!” 阜宁县人民法院 始终秉持依法保护、精准保护、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善意保护“五个保护”原则,追求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类似彰显司法温度的举措还有很多。如通过采取破产、重整、资产集约化处置等多元司法手段,将土地、厂房等资源要素充分释放,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协助政府在招商方面“筑巢引凤、招大引强”,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
多元服务,化解企业发展障碍
县规模以上企业是阜宁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司法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去年10月, 阜宁县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丁益钧亲自为全县2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专题法律讲座,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今年8月,民二庭庭长朱余春应县开发区党工委邀请,为该区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开展“民法典进园区、送服务促发展”专题讲座。
阜宁县人民法院 优化整合审判资源,将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警选派到商事审判部门工作,加强商事审判力量,全年来新收县规模以上企业案件340余件,审结270余件。审结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案件200余件,帮助相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亿余元。同时,该院主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多次开展专题调研走访,就“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等事项积极出谋划策;组织法治宣传活动,赴县经济开发区等地开设法律讲座和相关法律培训,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主动开展结对联系活动,定期进行个案回访、监督检查,督促民营企业完善管理漏洞;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做法,缩短办案周期,实行接待、立案、审批一站式服务,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化解盐城苏香食品公司、江苏鑫富达通用设备公司等涉企劳动争议、金融借贷纠纷。积极适用诉前联调机制和小额速裁机制,提前介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为解决云南建投公司纠纷节约成本,不断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促进企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