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报道:东台法院如何成为精品案例大户
1篇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5篇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1件全国十大执行案件、1件全国十大环保案件、2则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久久为功,倾力打造精品案例工程的收获。
近年来,该院不断铸造精品案例,以精品促审判、提能力、铸品牌,打造出一系列在江苏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精品案例,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精品案例工程打造之路。
勇立潮头: 树立“风向标”
该院专门研究出台打造精品案例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性文件详细制定精品案例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措施,明确精品案例必须具备“审理程序公正、裁判结论正确、裁判文书优秀、社会效果良好”的标准,指出了精品案例的硬性标准。
院庭长带头,发挥“头雁效应”。该院进一步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由院庭长带头审理具有精品潜质的案件,对新类型、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精细打磨关键环节、精心制作裁判文书、精准推敲裁判说理,确保案件审判质量过硬。院庭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院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不仅指导典型案例的编报,还带头撰写精品案例。
持续发力,铸造精品工程。近年来,该院有1篇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指导性案例、5篇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采用、1件案件获评全国十大执行案件、1件案件获评全国十大环保案件、19篇案例入选《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9篇案例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采用、连续2次荣获江苏法院“金法槌”杯案例工作组织奖并作经验介绍。
夯实根基: 增强“战斗力”
东台法院推行周一审判业务学习制度。规定各部门利用周一上午进行集中学习,内容涵盖新颁布或者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上级法院的指导性意见等“必选动作”和本部门审判实践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等“自选动作”。
要“搭台子”,为青年干警搭梯铺路。该院依托“引航工程”,充分发挥老法官对青年干警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干警成为打造精品案例的主力军。搭建青年法官研究会和东亭法官讲坛两个平台,每月邀请在理论和实务上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辅导,帮助青年干警迅速提升综合能力和精品案例打造能力。
敢于给青年干警“压担子”。该院制定的《精品案例考核及奖励办法》明确了多个“硬杠杠”:各审执部门每月根据案件数量必须报送一定量的案例信息;要求40周岁以下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干警每年必须撰写2篇案例。对完成任务的,分类别、分层次明确被采用案例奖励标准;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实名通报。
聚力质效: 抓住“牛鼻子”
抓好“关键少数”。该院牢固树立“从案件中来,到案件中去”理念,在夯实案件审判质量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案例,以精品案例打造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坚持每季度召开专门审委会,对发回改判、重大信访案件开展反向评查。通过牢牢把控好案件审判质量,持续稳定地催生出“极极少数”的精品案例。
“优中选优”保质量。构建“立案部门初步筛选、审判部门二次甄别、法官本人充分挖掘、研究室拾遗补缺”的四道精品案例发现关口。在审前对案件进行筛选,对具有打造精品潜质的案件,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强化庭审核心功能,引导法官正确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增强精品案件判决意识,提炼裁判要旨,为打造精品案例“铺路架桥”。
此外,该院常态化开展“三优案件”季评比、“十大精品案例”年评定,制定出台了“三优案件”和“十大精品案例”的评选办法,营造打造精品案件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法官办精品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全院干警精品意识。
精装推送: 匠心“铸精品”
该院按下案例编报推送的“快捷键”,常态化推行对外编报推介机制,犹如阵阵东风,激活了案例报送的“一池春水”。
夯实编报“基点”。从每个审执部门挑选一两名法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双强”的青年干警担任案例通讯编辑。要求案例通讯编辑列席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帮助案例通讯编辑及时掌握案源信息。充分发挥法官会议、庭际业务研讨会的作用,运用资深法官的集体智慧,“智囊团”为疑难精品案件打造“把脉问诊”、抽丝剥茧,为案例打造提供建议,初步筛选出案例编报的信息点,然后明确案例通讯编辑及承办人等专人进行撰写打造。
塑造精品“亮点”。针对组织编报的案例及每季度筛选出来的“三优案件”,由院案例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定等次,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一般”。对评为优秀的案例,该院指定专门团队重点培植、打造、塑造“亮点”,力争打造成省法院公报案例,乃至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
找准报送“靶点”。该院组建案例编报微信群,搭建案例交流平台、征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及时在案例编报微信群里下发编报任务、督促编报工作、交流编报心得,让案例编报工作实现平稳有序推进。同时,每季度组织各部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等案例载体的体例要求和技术规范报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