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我市法治建设工作
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我市法治建设工作
市委朱克江书记接受采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分注重“全面依法治国”的宣传报道,在前期进行全面重点宣传基础上,近期该节目将在头条位置再次对全国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好做法好措施好经验进行集中报道。
我市自2013年5月,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后,市委果断决策将工作重点转向法治建设,进一步打牢社会稳定的根基,实现长治久安。市委朱克江书记高度重视法治工作,站在全局高度,全面谋划我市法治建设,多次到基层、到市有单位调研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次就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基层民主法治工作批示,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部分人员座谈会进行研究,结合盐城实际提出了我市法治社会建设工作“三步走”战略目标,确立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基层民主法治“四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各级干部依法办事、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司法人员公正司法、全面知法守法“四个行为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第一家作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决议。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国地级市第一家制定《盐城市法治社会建设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了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法制日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先后报道我市法治建设工作,河南省南阳市、山东省滨州市等地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影响。
朱克江说,一些干部过去对出庭应诉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主要是自己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缺失法治意识,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心里底气不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在法律的大环境下寻找共识,已成为我市干部群众的习惯,这是法治社会建设的进步。我市平时十分注重对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周一大讲堂”已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对市县镇村四级干部,每年组织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的或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的,要进行不同形式的问责,倒逼行政人员、领导干部熟悉法律,练就过硬的法律本领。百说不如一炼。出庭一次胜过教育百次。出庭应诉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法庭是检验政府行政行为最好的场所之一。现在我市各级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顾虑正在逐步打消。走进法庭、走出法庭的一系列过程,就是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回顾、总结、梳理、提高和完善,正确的继续实施,不完善的进一步改进。他相信,我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完善,越走越主动。
丁宇向央视记者介绍了我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安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说,我市法治工作见势快、部署早,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完全符合我市实际,在我市已初步形成遇事找法、办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烈氛围。
在盐期间,央视记者还先后到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政务管理办公室、亭湖区法院等单位采访,深入行政案件争议现场,接触案件原告当事人。亭湖区政府区长张宏春高度重视群众诉求,主动出庭应诉给央视记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张区长得知辖区内黄某某、王某某起诉区政府、区市场监管局行政许可一案,亲自出庭应诉。在庭审中,张宏春就案件事实、程序、依据等进行了举证、质证、辩论,还要求全区乡镇、街道、经济区及相关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旁听庭审。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虽未败诉,但他们在反思提取公积金时的余额规定、公积金利息计算方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经过调研、论证,最终改进了过去传统做法,最大限度地方便职工、让利于民。据介绍,仅利息计算方法的调整,全市缴存公积金职工每年可多获利息收入1000余万元。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顾亚军、高维华,市综治办副主任封潮、顾海文等先后陪同采访、出席有关活动。(施正办)
- 上一篇:朱克江到市消防支队看望官兵 立足防患未…
- 下一篇:深入基层察民情 干群同心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