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作者:成正宜 滕玮 来源:盐阜大众报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点击数:
共识共为 聚力解纷
——盐都区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近年来,盐都区人民法院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立足点,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实现解纷主体从法院主导到多方协同、解纷资源从各自为政到集中配置、解纷功能从单一平面到多元立体、解纷流程从零散差异到系统整合“四个转变”,让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获得感。
巧借外力 夯实多元化解“大后方”
面对矛盾纠纷多发的实际,盐都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程度汇聚各方合力,不断深化工作机制创新,夯筑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重重防线”。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党委政府的领导是重要保证。近年来,盐都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次就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区委、区政府作专题汇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盐都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实现了实质化运作,并将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以及村(居)参与诉前调解、协助送达等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
同时,盐都法院从制度设计、政策鼓励等方面进一步“加码”,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推动多元解纷工作不断升级。
2017年,该院联合司法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采取“1+5+N”工作模式,院机关设立诉调对接中心,5个人民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与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
“以前保险公司确定的调解数额,当事人经常不认可,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如今一体化处理平台上线后,只需把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责任比例、赔偿区域、赔偿年度等信息录入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损失的核算与预估,再跟当事人协商,调解的成功率就大多了。”盐都区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旭说道。
2018年1月,盐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上线运行,成功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理赔的计算、调解、鉴定、诉讼、理赔等信息共享和在线“一体化”处理。自平台上线以来,该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数量下降了46%。
不仅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盐都法院还积极探索对其他纠纷提供“一体化”处理:有效整合区司法行政部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力量化解劳资争议;针对物业纠纷多发的实际,发挥房管局等主管部门的作用,吸纳专业人员参与调解,确保精准对口快速调处……
分流有序 把好诉前调解“漏斗阀”
“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不是简单粗暴地把矛盾推到诉讼之外。”该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徐林云表示,“诉讼与调解的机制和效力对接到位,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效力、无争议事实记载等制度,加大对调解成果的保护,有利于诉源治理,更有利于当事人减轻诉累。”
基于群众需求,该院建立起法院自主管控、法官即时指导、分调裁无缝对接的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律师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并选任16名人民调解员和7名律师,分别派驻院机关和人民法庭,形成了“一个中心辐射五个工作室”的诉前调解网络。
前不久,潘黄街道美丽社区的老马气冲冲地来到盐都法院,嚷着要打官司。经过法院立案人员的了解,原来,老马的儿子小马经人介绍,与老张家女儿小张订婚,并给了彩礼10万元。然而,订婚后,两人就因琐事经常发生矛盾,小张便不愿再和小马交往。老马便向张家提出返还彩礼,但遭到老张的严词拒绝。
细听之后,案情并不复杂,但涉及到传统风俗,宜调不宜判,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从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于是,立案人员就建议老张可以进行先行调解,这样既能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不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更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权衡利弊之后,老张在立案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派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调解员韦延锦利用自己掌握的婚姻纠纷法律规定,从法理情理以及当地风俗入手,迅速为双方展开了调解工作。不到一周时间,双方握手言和,老张家同意返还部分彩礼。
据了解,2018年以来,该院“一站一室”共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400余件,诉前记载无争议事实案件5300余件,并通过“以点带面”的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物业管理等群体性诉讼案件20余起,涉及纠纷400余件。
增强张力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在盐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只需轻触指尖,即可通过嵌入式平板电脑查询、检索各类纠纷的诉讼指南和诉讼文书样式。
“我们致力于提供透明、便利的司法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该院立案庭庭长康燕表示,近年来,盐都法院按照市中院的统一部署,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来访群众。
据了解,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现设有“导诉志愿服务、综合诉讼服务、立案登记服务、信访化解服务和调解速裁工作”等五大区域,集“诉讼服务、诉讼引导、立案登记、案件速裁、信访接待、诉调对接和司法辅助”七大功能于一体,具备诉讼引导、查询咨询、诉调对接、立案信访等20余项功能,来访群众真正体验到了“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市民李旭与几名同事一直在盐都区一家销售公司工作。工作期间,公司没给他足额缴纳社保,加班工资也一直拖着没发。沟通无效后,李旭和同事们将公司告上了盐都法院。盐都法院受理此案后,当天立案,并将案件移送到速裁庭。速裁庭法官查阅案件后,分别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迅速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了解,针对立案登记制和管辖标的下移后案件大幅增长的态势,盐都法院扎实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成立全市首个有独立编制的速裁庭,专门办理速裁案件。与此同时,按照繁简案件比例,精确测算出人员、案件数量及工作量,对人员根据年龄、资历、身份及专长等进行合理化配置,合理确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配置比例,充分发挥人员工作潜力,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优化提升审判工作效率。
通过“繁简分流”,使当事人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与高效。据统计,今年1至8月,该院共分流民商事简审案件4504件,占民商事收案总数的78%,适用速裁程序审结民商事案件3305件,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和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不断趋优。
巧借外力 夯实多元化解“大后方”
面对矛盾纠纷多发的实际,盐都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程度汇聚各方合力,不断深化工作机制创新,夯筑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重重防线”。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党委政府的领导是重要保证。近年来,盐都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次就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区委、区政府作专题汇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盐都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实现了实质化运作,并将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以及村(居)参与诉前调解、协助送达等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
同时,盐都法院从制度设计、政策鼓励等方面进一步“加码”,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推动多元解纷工作不断升级。
2017年,该院联合司法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采取“1+5+N”工作模式,院机关设立诉调对接中心,5个人民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与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
“以前保险公司确定的调解数额,当事人经常不认可,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如今一体化处理平台上线后,只需把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责任比例、赔偿区域、赔偿年度等信息录入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损失的核算与预估,再跟当事人协商,调解的成功率就大多了。”盐都区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旭说道。
2018年1月,盐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上线运行,成功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理赔的计算、调解、鉴定、诉讼、理赔等信息共享和在线“一体化”处理。自平台上线以来,该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数量下降了46%。
不仅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盐都法院还积极探索对其他纠纷提供“一体化”处理:有效整合区司法行政部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力量化解劳资争议;针对物业纠纷多发的实际,发挥房管局等主管部门的作用,吸纳专业人员参与调解,确保精准对口快速调处……
分流有序 把好诉前调解“漏斗阀”
“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不是简单粗暴地把矛盾推到诉讼之外。”该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徐林云表示,“诉讼与调解的机制和效力对接到位,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效力、无争议事实记载等制度,加大对调解成果的保护,有利于诉源治理,更有利于当事人减轻诉累。”
基于群众需求,该院建立起法院自主管控、法官即时指导、分调裁无缝对接的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律师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并选任16名人民调解员和7名律师,分别派驻院机关和人民法庭,形成了“一个中心辐射五个工作室”的诉前调解网络。
前不久,潘黄街道美丽社区的老马气冲冲地来到盐都法院,嚷着要打官司。经过法院立案人员的了解,原来,老马的儿子小马经人介绍,与老张家女儿小张订婚,并给了彩礼10万元。然而,订婚后,两人就因琐事经常发生矛盾,小张便不愿再和小马交往。老马便向张家提出返还彩礼,但遭到老张的严词拒绝。
细听之后,案情并不复杂,但涉及到传统风俗,宜调不宜判,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从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于是,立案人员就建议老张可以进行先行调解,这样既能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不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更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权衡利弊之后,老张在立案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派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调解员韦延锦利用自己掌握的婚姻纠纷法律规定,从法理情理以及当地风俗入手,迅速为双方展开了调解工作。不到一周时间,双方握手言和,老张家同意返还部分彩礼。
据了解,2018年以来,该院“一站一室”共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400余件,诉前记载无争议事实案件5300余件,并通过“以点带面”的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物业管理等群体性诉讼案件20余起,涉及纠纷400余件。
增强张力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在盐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只需轻触指尖,即可通过嵌入式平板电脑查询、检索各类纠纷的诉讼指南和诉讼文书样式。
“我们致力于提供透明、便利的司法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该院立案庭庭长康燕表示,近年来,盐都法院按照市中院的统一部署,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来访群众。
据了解,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现设有“导诉志愿服务、综合诉讼服务、立案登记服务、信访化解服务和调解速裁工作”等五大区域,集“诉讼服务、诉讼引导、立案登记、案件速裁、信访接待、诉调对接和司法辅助”七大功能于一体,具备诉讼引导、查询咨询、诉调对接、立案信访等20余项功能,来访群众真正体验到了“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市民李旭与几名同事一直在盐都区一家销售公司工作。工作期间,公司没给他足额缴纳社保,加班工资也一直拖着没发。沟通无效后,李旭和同事们将公司告上了盐都法院。盐都法院受理此案后,当天立案,并将案件移送到速裁庭。速裁庭法官查阅案件后,分别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迅速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了解,针对立案登记制和管辖标的下移后案件大幅增长的态势,盐都法院扎实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成立全市首个有独立编制的速裁庭,专门办理速裁案件。与此同时,按照繁简案件比例,精确测算出人员、案件数量及工作量,对人员根据年龄、资历、身份及专长等进行合理化配置,合理确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配置比例,充分发挥人员工作潜力,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优化提升审判工作效率。
通过“繁简分流”,使当事人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与高效。据统计,今年1至8月,该院共分流民商事简审案件4504件,占民商事收案总数的78%,适用速裁程序审结民商事案件3305件,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和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不断趋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