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丨一路长歌送英雄
“英雄一身豪情仗义,最难压倒的是正气;把心中最好的美丽留给了你,英雄从未曾畏惧……”这是一首对英雄的赞歌。
30岁的刘彦,一个阳刚、正直、平凡的监狱人民警察,他英气勃勃,俊朗稳健,却如一颗流星,在2018年的冬天匆匆划过……他用炽烈燃烧的生命谱写了一路长歌。
这长歌,是南川城里数万名手持菊花的群众,流着泪喊出的“英雄,一路走好!”;这长歌,是刘彦用生命诠释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忠诚与奉献……
(一)
“快点,抓住他——”2018年11月22日12时20分许,在南川区西城街道文体路附近,南川监狱警察刘彦和同事听到有人呼救。
“追!”没有丝毫的犹豫,刘彦吐字的同时,驾车的向骏生已加油提速。四个特警队员是朝夕相处的同事,高度默契,还没待越野车停稳,一米八个头的刘彦第一个拉开车门,循着歹徒逃跑的方向,冲到对面人行道上,同事宋伟和宫泽润两人紧跟其后。
“站住!”刘彦追上了凶犯,并扑向他。尽管凶犯反抗,但仍被刘彦逼到角落,无法再逃窜。双方展开搏斗,身体和技能占优势的刘彦,徒手击伤了凶犯。搏斗中,凶犯拼命挣脱,使出浑身蛮力撞开刘彦,紧握带长手柄的尖刀,猛地刺向刘彦的胸部,拔出后又刺向他的腹部……
宋伟翻越护栏的时候,凶犯挣脱了刘彦的拉拽,拔出尖刀,撒腿狂奔。刘彦眼看凶犯逃跑,赶紧双手捂住露出小肠的腹部,踉踉跄跄向前追赶。没走几步,他摇摇晃晃摔倒在地……
事后,宋伟调出监控录像清楚地看到:从刘彦扑向凶犯到凶犯挣脱逃窜,前后不足一分钟。
随即赶到的宋伟、龚泽润看到刘彦的小肠已经滑出体外,一大摊鲜血染红了他那件灰色的羽绒服。重庆的冬天,寒气刺骨。刘彦右手捂住腹部、左手着地支撑身体,半跪半趴在地上,同事赶紧扶住他并迅速抬上车。
当务之急,是送刘彦去医院。在疾驰的车里,宋伟、龚泽润很清楚,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明显的破案线索,凶犯一定逃不脱天眼的追捕,他很快就会成为瓮中之鳖。汽车一路疾驰,驶向南川区人民医院。
“兄弟,不要睡着了,马上到医院了。兄弟,挺住,睡不得……”车上,龚泽润护住刘彦的腹部,不停地喊着已陷入昏迷的他。
(二)
从案发现场到南川区医院急诊通道门口,驱车仅仅用了4分钟。
“快救人!”一到急诊科,几位特警队员与医护人员将刘彦抬上担架车,此时的刘彦已陷入休克。
向骏生赶紧向单位领导报告情况。很快,南川监狱监狱长肖荣宁、政委杨志立赶到医院。肖荣宁眉头紧皱,对南川区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廖勇说:“不惜一切代价,请医院尽全力抢救伤员。”
很快,肖荣宁向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罗长明汇报了事件的整个情况后,罗长明斩钉截铁地说:“全力救治!”
急救室里,医生进行电击抢救,渐渐看到了刘彦恢复心跳。经术前诊断,刘彦为失血性休克,开放性腹部刀刺伤且腹腔脏器脱出、开放性胸部刀刺伤。
必须立即手术。当天13点10分,一场大型联合手术开始。手术室外,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领导马不停蹄地赶来,他们和南川监狱的领导及同事一起,焦急地守候在手术室外。“一定要尽全力抢救!”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德宽神色凝重地对廖勇说道。
对于刘彦的妻子李倩雯来说,这一刻格外漫长。中午,她接到刘彦同事的电话:“刘彦因公受了点轻伤,你要来南川一趟。”她和母亲,还有刘彦的父母一路飞奔,从主城赶到南川医院。
“刘彦,你千万不能有事啊……”李倩雯泪流满面,低头双手合十,不停祈祷。宋伟、龚泽润和向骏生在医院的走廊一言不发,满脑子都是当时的情形。
手术室里,当医护人员打开刘彦胸腔时,都惊呆了。他们发现:除术前诊断的症状之外,刘彦还伴有创伤性下腔静脉破裂、创伤性肠系膜静脉断裂、创伤性肠系膜裂伤、创伤性小肠破裂、创伤性气血胸,胸腔积血及血凝块达5000毫升。这血量足以证明:刘彦在与凶犯的搏斗中,几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A型血告急!当消息发布,南川市民蜂拥而至区中心血站。在大街上、血站院子里,南川监狱民警来了,武警官兵来了,市民们也来了……大家争先恐后踊跃献血,所有人都想为奋不顾身的英雄做点什么。最终,207人献血成功,献血共5.88万毫升。
这台手术整整持续了近8个小时,输血15600毫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大坪医院也当即派来专家会诊抢救,争分夺秒。
当晚20点15分,医院发布消息:10分钟前,为刘彦同志的手术顺利完成;5分钟前已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病房。这一夜,南川区医院灯火通明。这注定是南川城的难眠之夜,人们心中都像压了一块巨石,沉重、沉闷,令人窒息,又怀揣希望。刘彦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不少人散去后又上网关注、发布信息……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期盼现代医学创造奇迹。次日,市委领导安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本部成立了专家组,与现场专家甚至联网的全市高水平的专家随时“面对面”远程会诊。但,会诊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经过27个小时的抢救和治疗,次日16时,刘彦的心脏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的心电图越来越弱,逐渐变成了一条直线。
时间在这里凝固。刘彦的父亲刘斌因为太过悲恸,当场晕厥。刘彦的母亲抱着儿子的遗体,沙哑着哭泣:“彦儿啊,老天瞎眼了……”她抱着儿子,一遍遍听他的心跳,一遍遍摸他的脉搏。走廊里,医护人员和南川监狱民警的眼泪夺眶而出。谁都无法相信,刘彦就这么走了。
他的身后,是家人撕心扯肺的痛哭,是战友们无声的抽泣,是网络上数万人发起“警号5018332,呼叫你归队”。
可是,刘彦再也无法归队。
(三)
“我爱花,我爱在苦难中成长的花。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这是刘彦生前所写的咏花诗。翻开他的履历,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刘彦太平凡、太普通了。
南川监狱的同事们这样回忆他:“刘彦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不会觉得意外……”“他原本就是一个敢管、敢拼、敢上的人。”“他一点儿也不浮夸,只要领导安排的,他都踏踏实实去干。”
“这孩子积极,肯学,做事认真。”尽管刘彦曾在渝中区大阳沟派出所担任辅警一年多,副所长徐婷回忆时至今仍记忆犹新。
刘彦是大家公认的敬业、刚正的热血男儿。他生前在南川监狱特警队有个绰号——铁牛。这是同事们给他取的,一是因为他喜欢运动,健壮得像头牛;二是因为他做事认真、执拗,倔得如犟牛。
刘彦的话不多,却见心见肝。向骏生含泪回忆说,刘彦常说自己有一个“警察梦”,他是为了当警察才来到南川监狱的。
原本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工作的刘彦,与妻子李倩雯过着收入稳定安逸的生活,可是面对从小就向往的“警察梦”,刘彦选择辞职考试。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和准备,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中,他终于实现了“英雄梦”。
李倩雯还记得,2014年7月,刘彦得知自己考上南川监狱时的情景。那天,刘彦回到家,非常兴奋,他汗涔涔地,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李倩雯面前,一把抱起妻子转了好几圈:“老婆,我考上了!我是监狱警察了!”
2014年9月,刘彦来到南川水江,他成为了南川监狱一名监狱警察。在入警培训中,刘彦就表现出了一股韧劲,综合警体技能考核夺得第一名。最初两年,他在南川监狱八监区当管教,不懂就问,不会就学。
“有些新民警最开始到监狱会害怕,不敢管,但他敢管。”南川监狱八监区二分队的老民警王成回忆说。新民警最初的任务是,10天内完成对20名服刑人员的个别教育。但刘彦“倔”,硬是将二分队130多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摸了个遍。渐渐地,刘彦成了服刑人员眼中既严格公正又贴心的“刘警官”。
为了更好地与服刑人员沟通交流,刘彦还在工作之余自学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许多服刑人员都说“刘警官待人温和,有种被尊重的感觉”“和刘警官打交道,能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
2015年1月,刘彦分管的服刑人员敖某抗拒改造,不吃不喝,还摔摔打打,蛮横地说:“谁也不要来惹我!”刘彦却不怕,他说:“我就不信不能把你教育过来。”他得知敖某喜欢打篮球,就从篮球技巧入手,主动跟他谈。刘彦把人生比作球场,他说:“打球最讲规则,你在场上是主力,懂这个道理,为啥在场下就糊涂,就不讲规则呢?”刘彦的话入情入理,循循善诱。敖某无言以对,终于打开心结。
两年里,刘彦完成服刑人员个别教育600多人次,个别教育记录本堆起来就是高高一摞。“有事儿找刘队”也成了八监区二分队服刑人员的“口头禅”。
服刑人员张某回忆,2015年7月的一天是他母亲的生日,思母心切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刘彦知道这一情况后,联系监区工作人员,为张某协调了一通亲情电话,并鼓励张某:“记着老人生日是好事,也是孝顺。”三年过去了,张某仍对刘彦怀着感激之情。
“刘彦吃得了亏。上夜班最辛苦,他还常主动帮家里有困难的同事顶班。”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民警唐志华回忆道。2015年春节,同事杨雪飞的妻子生孩子。他说:“你回去照顾媳妇和娃娃,我来帮你顶班。”杨雪飞心疼他:“你才上了夜班,别顶了。”刘彦一摆手,犟着说:“你快回去,不然跟你急。”“你真犟!”拗不过他,杨雪飞只好同意。在八监区工作的两年,刘彦是值夜班最多的民警。
2016年,由于工作严谨,素质全面,刘彦被调往监狱特警队。作为一名特警队员,刘彦有着良好的职业习惯:每天早晨上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赶到,穿戴好单警装备,带好他的三大件;每次巡逻,他都会细致地查看隐患;每次记录,他都认认真真在记录本上写下每次的注意事项和交接班情况。
这些细节看上去不起眼,他却始终坚持按照监狱工作规范要求自己。“哪怕有一丝隐患,也不能放过!”这是刘彦的原则。每次巡逻,他身上总会带着三样东西:单警装备、巡逻记录本和手电筒。
特警队白班是从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始,围着整个监狱巡视六次,每次两到三个小时;夜班是每小时巡逻一次,从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六点半,从监管区内外围墙到监区各楼层。两年来,他用脚丈量的距离就是3650公里。
巡逻中,哪怕是墙上一根生锈的落水管,也会被他发现。两年来,正是这份细致,让他练就了一双善于捕捉监管安全隐患的“火眼金睛”。多次处突事件,他总是言语最少、动作最快,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刘彦的一生,没有光环,却如一面朴素而庄严的旗帜,牢牢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刘彦的一生,是用生命诠释监狱人民警察的内涵,用生命追求价值永恒的一生。
2015年6月2日,他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社会价值才是能真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我渴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将社会价值作为我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只有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行动,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他朴实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誓言与忠诚。
(四)
李倩雯说,刘彦这辈子一定没想到自己能成为英雄。
27岁的李倩雯说,恋爱四年,结婚两年,刘彦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李倩雯在江北区红旗河沟附近开了一家小超市,刘彦一休假回家就忙里忙外,帮妻子打理。每一次轮休,哪怕再苦再累,他都第一时间去帮着看店。“晚上早点睡,记得关好门。”尽管每一次对话几乎都是这些内容,可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她心安的了。
然而,2018年的冬天,刘彦却走得一点儿声响都没有,就像他平常每一次出门上班。
他打给妻子的最后一个电话,是让她在家里等着安装电视机顶盒。李倩雯泣不成声:“电视机顶盒安好了,可以看电影了,刘彦却不在了……”
父亲刘斌记得,儿子每到轮休时,会陪他喝点儿小酒,谈点儿家常,这也是他作为父亲最幸福的事情了。可是,如今儿子不在了,家,冷了,空了。
刘彦最后一次去南川监狱轮班时,母亲心疼儿子上夜班,叮嘱他要多休息。刘彦发给母亲的微信还历历在目:“妈,你的染发剂我给你买了。”“妈,我轮休就回来看你。”“妈,你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节约了。”
“男人就得有责任感。”刘彦对身边的朋友这样说。生前的刘彦是在球场上拼杀的前锋,队员汪洋洋回忆说:“球场上他是主力,扣杀和两分球的命中率很高。”如今,空荡荡的球场,让球队的队友们总是会产生错觉,仿佛一抬眼,那个穿着8号球衣的刘彦依旧抱着篮球,以一道优美的弧线进篮……
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
这一次,他成了英雄。
2018年11月24日清晨,刘彦的遗体从殡仪馆接回南川监狱。寒风裹挟绵绵细雨,笼罩着南川城,天空愈显得灰暗、阴沉。
从城郊的殡仪馆到城区主干道南大街、渝南大道,绵延十多公里,人们早早成群结队,挤满大街的两旁。没人组织却秩序井然,人们静静地等待、守候。沿途大街两旁,多数人的眼眶噙满泪水,他们冒雨送别。灵车驶过之处,人们打着横幅或拿着手中的白纸、白布:“英雄一路走好!”从殡仪馆到高速路口,原本短短十分钟的路程,这一次却走了四十分钟。
南川监狱礼堂,黄色的雏菊旁,掩映着身着警服安详而睡的刘彦。遗像里的刘彦,年轻,阳刚,眼神里透着英气。群众自发来到刘彦的遗像前,把黄色和白色的菊花摆放在他的遗体周围,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黄发垂髫的蓬头稚子,还有刘彦曾经管理过的刑满释放人员阎某和他的家人,都赶来送刘彦最后一程。阎某还记得“刘队长”,他带着妻子和丈母娘赶来,就是想让家人看看教育改造过他的刘队长。阎某哭了:“刘队长太年轻,走得太早了……”
“刘彦,我爱你——”在沉重的棺木抬起的那一刻,李倩雯扑向棺木,撕心裂肺地哭喊,终于让站在吊唁大厅的民警和群众们呜咽一片……
“沉痛悼念刘彦同志”横幅的两边,是司法部撰写的挽联:“壮士英年/赤心一片系民众/警营悲泪/操尚千秋扬美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挽”司法部的领导高度评价了英雄刘彦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2018年11月26日上午,刘彦的遗体告别仪式。司法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领导来了,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领导和全市监狱系统的战友们都来了。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邓恢林赶到现场,向英雄战友致敬致哀。
南川监狱监狱长肖荣宁沙哑着嗓子,哽咽着说:“刘彦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是的,刘彦是南川监狱的骄傲,是全市监狱系统6000多名监狱人民警察的骄傲,是全市政法系统5万名政法干警的骄傲,是全国30多万监狱人民警察的骄傲,是70多万南川人民的骄傲。
刘彦走了,犹如夜空上划过的流星,为这个城市留下一份的温暖与光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百忙之中,专门听取了关于刘彦英雄壮举的汇报,并且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牺牲民警家属的慰问工作,并总结好刘彦的英勇事迹和精神。
司法部作出表彰决定,追授勇斗歹徒不幸牺牲的重庆市监狱人民警察刘彦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重庆市团委追授刘彦“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入选201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刘彦生前的备勤房,大约八九平方米。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被子叠得棱角分明。书架上、柜子里、床前,书籍和笔记本都整整齐齐地分类放着。久久地望着它们……我的眼前浮现出刘彦遗像中那双刚正明亮的眼睛,浮现出一身藏蓝色警服巡逻的高大身影。这就是从小有着英雄梦的刘彦,这就是作为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刘彦。
在追梦过程中,刘彦将黑暗挡在身后。他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这句话,这句话很平凡,却是老百姓的安全感。从刘彦的身上,我们读懂了“英雄”,读懂了“监狱人民警察”。
英雄就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在大地上扎下的根;监狱人民警察就是“灵魂的改造师”,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照亮服刑人员的迷途。英雄就是敢于面对邪恶,敢于牺牲的一个群体;监狱人民警察就是一支打得赢、拉得出、喊得响的队伍。
在老百姓面前,还有什么比具有这种正气的监狱人民警察、具有这份英雄气魄的人,更能让千万人敬仰?对英雄最好的铭记不是仰望,而是践行他的精神。英雄不死,正义不失,忠魂不灭。
刘彦,是千万英雄中的一个。
刘彦,是千万监狱人民警察中的一个。
(刘丽严 重庆市监狱管理局)
- 上一篇:登上雪域高原的“云登多吉”
-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郝道梅”教你谨防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