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社区矫正学院“三重点”学习班开班
时值年根岁底,为进一步强化底线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天上午,滨海社区矫正学院开设重点时段、重点服刑人员、重点教育学习班。本次学习班为期三天,对象是今年以来因违规违纪受到警告和治安处罚的社区服刑人员,共分三个阶段、三个主题。第一阶段,邀请法官主持,让服刑人员上台自读判决书,剖析犯罪根源,深刻认罪、知罪、悔罪;第二阶段,由监狱挂职民警主持,集中服刑人员逐个听取其思想汇报,开展反思过错、表态发言、重塑人生活动;第三阶段,由社工教官组织,进行行为规则教育,纠正服刑人员不良习惯,规范言谈举止,培养“三从意识”。
滨海县社区矫正工作一直面临管理基数大、外地法院判决回乡服刑人员多、不假外出违规比例高等问题,在教育矫治实践中,还受到教材短缺、师资贫乏、学时不足的困扰,今年以来,我县针对顽结,贴近实际,强化实战,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开设社区矫正学院,通过“校园化”管理,努力凸现精准矫正,全面提升矫正质效。
一是优化重组,校园化功能配置。矫正中心建设在原有队建制的基础上,打破原有四个直属中队设置,资源重新整合,建立“六大功能处”,入矫管理处:设报到中心、信息采集室、矫正宣告室;风险评估处:设矫前评估室、解矫评估室;矫治教务处:设心理咨询室、思想政治教办室、法律法规教办室、行为规则训导室、劳动技能培训室、社区服务指导室、损害修复协调室、图书阅览室;法务处:设监控指挥室、训诫室、刑事执行室;解矫安置帮教管理处:设解矫室、安置帮教及后续照管衔接协调室、亲情视频会见室;综合处:设办公室、计财装备室、档案室。以损害修复为目标,突出评估、监管和教育。
二是三分矫治,校园化教学管理。开设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学院,实现教育矫治课堂化,通过“分级设班、分层施教、分别考核”的形式有效破解教育矫正师资薄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等难题,因人施矫,对症下药,实行精准矫治。制定统一课表:依据不同的班次,从学习、服务、咨询、训练和技能培训几大模块,设计不同的课程,构建菜单式计划课表,在完成常规教育的同时,各司法所可以根据各所实际情况,在专题教育、特色菜单式课表中“点菜”选课,中心安排专家开展授课。汇编统一教材:通过收集、评比、审核,从“思想政治、法律法规、行为规则、心理诊疗、损害修复、适应性帮扶”六个方面,收集案例资料汇编成册,统一使用。组建百人讲师团:由公务员和优秀社工组成40名常设讲师团,负责法律法规教育和行为规则教育;以律师、心理咨询师、法学专家和道德模范为主要成员组建30人的社会讲师团;在社区服刑人员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会计、水电工、种植养殖能手组建30人的自助讲师团,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互帮共学、授业传技、技能拓展。
三是多措并举,校园化监管考核。积极开展入矫“三自问”、解矫重温判决书活动;推行“四色积分预警”机制,完善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考核标准;开设“四二三”定位监管模式(每日四次网上巡查、中途两次电话抽查,内网、口述和微信三者位置合一);县矫正中心建立“日抽查、日通报、月研判、季考核”机制;司法所实行“日巡查、日上报、周研判、月考评”制度;对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全面施行“一案一策、一犯一群、一月一评”的考核机制。
今年以来,滨海累计警告63人次,收监执行4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达64%。通过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学院校园化的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遵从法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的“三从”意识显著提高,同时也为社区矫正教育矫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个性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