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着力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普法工作
建湖县着力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普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这表明党中央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为我们更好的做好青少年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建湖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普法工作,始终坚持“深入、扎实、有效”的工作要求,着力提升加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承载力、影响力、生命力和长效力,高起点打造加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先导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五”、“二五”、“三五”普法先进县,江苏委省、政府表彰为“四五”普法先进县和全国“五五”、“六五”普法先进县,江苏省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青年政法干警识别能力。针对政法各部门青年干警人数多,特别是公安系统青年辅警人员数量大,抓好青年干警的思想教育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艰巨任务,在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贪图享乐,攀比物质利益,眼睛盯着钱看的人不少,一些年轻人人生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在金钱利益面前经不住考验,很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为了保证政法队伍中的青年干警、青年辅警人员不被诱惑,不被利用,不去受骗上当,该县政法委通过组织青年干警、青年辅警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结合党的生日,到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等活动,对他们进行党史教育、国史教育,激发他们爱党之心,报国之志,同时,抓好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受社会上歪风邪气的干扰和侵袭。努力地在本职岗位尽责尽力,为党为人民作贡献。
二是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法、检、公、司抽调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政法干警配足配齐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通过进校园、进课堂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在校学生从小懂得什么是法,守法有什么好处,违法有什么害处,利用学生不遵守纪律的事例和社会上违法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使每个学生能听得懂,听得进去,保证每所学校每学期举行二次法治宣传活动,使每个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常记于心中,同时,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到社区、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县城、镇区的主要街道、广场、大型超市门前设立宣传点,通过挂横幅,图片展览,发放宣传材料,法律咨询和典型案例结合《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设法让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青少年受到教育,使他们知晓有关法律的底线和行为边界,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广大青少年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守法律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不发生违法犯罪。
三是综合施策,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整治。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社会治安,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是政法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该县综治办会同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委和各镇(街道、区)等部门与辖区学校紧密配合,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明确以校园为中心的200米整治范围,对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食品安全、宿舍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限期整改,对重点学校扩大技防措施建设,不留死角,确保及时发现并打击不法人员进校园违法犯罪,使校园内部平安无事。在校园外围道路,保证路边无摊点,无违章机动车停放,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高峰期间,保证路面上有民警或是辅警人员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确保秩序井然,同时,高度重视对学校校车的严格管理,对校车逐辆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不带故障上路行驶,不超载运行,不超速行驶,不随意停车上下学生,非站点一律不得停靠,使学校,家长,学生对交通出行安全放心。
四是整合资源,发挥“五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政法各部门按照就近、就地和自愿的原则,动员各部门的老同志主动加入到“五老”队伍,同时,政法各部门注重“五老”同志的队伍建设,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抓“五老”队伍的学习。尽管“五老”阅历丰富,见识广,工作经验丰富,但随着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政法系统“五老”队伍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和某些优势减弱的问题。因此“五老”要与时俱进,必须强化学习和调查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充电”,不断提高“五老”队伍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以更好地发挥优势。抓新鲜“血液”的注入。由于部分“五老”年事已高,精力不济,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政法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动员新退休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工作,建立起正常的队伍交替制度,保持关工队伍的朝气和活力。抓积极性的提升。政法各部门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老同志,为关工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如将必要的活动经费列入到部门的预算;对坚持日常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创造条件进行适当补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同志给予表扬和奖励,使政法部门关心下一代工作事业得到了良好发展。(丁建东)